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1
0
AI & Data

Notion遇上LLM:30天打造我的AI知識管理系統系列 第 21

【Day 21】用 n8n 實作多來源電子報整合:Gmail × OpenAI × Notion:打造多線並行的 AI 知識中樞

  • 分享至 

  • xImage
  •  

在前兩天(Day 19~20),我們分別完成了兩個階段的任務:

今天要更進一步:
不只是摘要一封信,而是要讓不同寄件者(不同主題)自動走不同的 AI 流程,再整合回同一個 Notion 資料庫。
換句話說,我們要讓「AI 讀電子報」成為一種多線並行的知識流。

1. 故事背景:當信箱成為知識的戰場

當我開始訂閱多份電子報後(例如:「數創實驗室」、「Ali Abdaal」、「Kevin 英文不難」),

電子報 主題 內容特色
數創電子報 AI / 科技產業趨勢 結構化、研究導向
Ali Abdaal Newsletter Productivity / Creator Life 故事化、個人反思
Kevin 英文不難 English Learning 教學型、生活語言

每天信箱都像一場跨領域大亂鬥。有時早上開信箱會同時看到:「OpenAI 最新研究」、「Ali 分享創作瓶頸」、「Kevin 教你 ‘show someone around’」。

這些內容都很有價值,但問題是——

  • 它們格式不同、篇幅不同、風格也不同。
  • 若用同一個 AI prompt 摘要,結果就會「四不像」:有的太口語、有的太正式、甚至完全抓錯重點。

我不想再讓它們「堆在信箱裡」,希望每封信都能:

  • 自動分類主題(Tech / Productivity / Language)
  • 生成摘要與 Agenda
  • 寫進 Notion,變成一份可持續整理的知識筆記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核心任務:為不同電子報打造專屬 Pipeline,讓資訊自動流入同一個知識中心。

2. n8n Workflow 架構:多路輸入 × 同步寫入

下圖是今天完成的 Day 21 Workflow: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5/20178104jdmKspGtQH.png

三條線路獨立運行、最後都流向同一個 Notion Database。
每條分支都有不同任務重點:

  • 數創電子報:偏商業與 AI 研究,輸出結構化摘要與關鍵洞察。
  • Ali Abdaal:強調生產力與創作者心法,AI 生成語氣會更「故事化」。
  • Kevin 英文不難:內容多為 HTML 郵件,先經過 JavaScript 節點清洗,再送進 OpenAI 摘要。

3. 實作 n8n node 拆解

3.1 Gmail Trigger

這次我設定依照三個不同 Sender 的過濾條件:

  • 「數創電子報」
  • 「Ali Abdaal」
  • 「Kevin 英文不難」

每當信件抵達信箱,n8n 會同時抓取三封信,依 sender 走不同的分支。

3.2 Clean HTML(Kevin 英文不難)

這是這次最關鍵的改進。
因為 Kevin 的郵件內容混雜了大量 HTML 標籤、CSS、追蹤參數與亂碼。

我在 Code in JavaScript node 中加上以下步驟:

// Step 1. 移除 CSS / font / color 等樣式
text = text.replace(/[{].*?[}]/gs, "");

// Step 2. 移除 URL、Base64、雜訊字串
text = text.replace(/https?:\/\/[^\s]+/g, "");
text = text.replace(/[A-Za-z0-9+/=]{30,}/g, "");

// Step 3. 清理換行與多餘空白
text = text.replace(/\n{2,}/g, "\n").trim();

// Step 4. 截斷長度(只留前 2000 字)
text = text.substring(0, 2000);

這樣就能讓郵件內容恢復可讀格式,適合再丟給 OpenAI 節點做摘要。

3.3 OpenAI_Summary + Classify + Agenda

這部分分成三層:

Node 功能 輸出格式
OpenAI_Summary 生成摘要與重點整理 Summary / Key Points
OpenAI_Classify 判斷主題類別 Category(例如 Tech / Life / Learning)
OpenAI_Agenda List電子報的大綱 Agenda

💡我在 Prompt 裡設計成:「請以繁體中文撰寫,保留專有名詞的英文,語氣自然但專業。」
這樣能保留技術細節(如 “AI Model”、“LLM”),同時讓內容可直接貼進 Notion。

3.4 寫入 Notion Database

  • 所有分支最後都指向 Newsletter_Notes
  • 自動建立:
    • Title: 郵件標題
    • Agenda: AI 摘要內容
    • Sender: 來源寄件者
    • Category: 自動分類結果
    • Status: 預設為「Not started」
  • 執行完 n8n workflow 後,我們就能在 Notion 上看到這些電子報的資料以及AI幫我們summary、分類的結果囉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5/20178104GbmeUFBqqy.png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5/20178104xlHKTYfd7t.png

4. 我的觀察與收穫

做完這個版本,我最大的感受是:

「自動化不只是省時間,更是建立一個有結構的知識生態。」

以前我看電子報是「即時消費型」——看完就忘。
現在,每一封信都會:

  • 自動分類;
  • 有重點摘要;
  • 留下可行動的洞察。

AI 幫我把資訊流轉成知識流,而我只需要花時間在「思考」而不是「整理」。

5. 小結與下篇預告

今天我們完成了用 n8n 串接多來源電子報自動摘要系統,結合 Gmail、OpenAI、Notion 三方工具,讓知識真正能「自動流動」。這個系統不只是為了效率,更是一種資訊管理的哲學:

“讓 AI 幫我收集與整理,讓我專注於吸收與創造。”

有了這幾天的 Data Source 整合,已經可以繼續回到我們的主線任務 -- 建立 RAG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知識庫。


上一篇
【Day 20】實作 n8n :自動化 Gmail 電子報 → AI 摘要 → 寫入 Notion
系列文
Notion遇上LLM:30天打造我的AI知識管理系統21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