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極限發辦公室⼀隅...
Moon: 黛西,我最近一個專案超級不順!我跟老闆彙報時,他總覺得我沒有把「業務價值」講清楚;我跟工程師解釋需求時,他們老是覺得我「規格不夠精準」;我跟行銷部門合作時,又覺得我們「目標不同調」。我感覺我每天都在說話,但好像大家都各說各的,但又都沒有共識!我要怎麼才能凝聚大家的共識啊?
黛西帶著一貫的微笑,走進 Moon 的辦公區。
黛西: 「Moon,你正在經歷的是每個 PM 都要面對的。以前可能覺得每天光是無⽌盡的會議排程、沒完沒了的報告整理就耗掉你⼤半時間,但現在,你必須把寶貴的時間和腦⼒,重新聚焦在 PM 真正的核心價值上 — 那就是將這些衝突的聲音,統合成推動產品前進的強⼤動⼒!」
Moon: 「可是…這麼多衝突的意⾒,我該怎麼整合啊!😭」
黛西: 「親愛的 Moon,溝通的核⼼精神,不在於你說了什麼,⽽在於你如何讓對方愉快說話,並且將這些分散的意見,導向一個共同的決議。」
咳咳~黛西帶你回到現場。
當利害關係⼈的需求、期望與觀點相互衝突時,PM 若只是被動地接收所有意⾒,或試圖在⼤型會議中套⽤所有⼈的意⾒,往往會讓產品⾛向平庸、甚⾄難產。
一個優秀的 PM,絕不只是忙著追蹤專案進度、被巨量的⾏政瑣事淹沒。你的價值在於深⼊定義問題、洞察⽤⼾需求背後的「真正需求」、描繪產品願景,以及制定能引領市場的策略 ,這些都需要「智慧」與「情商」,而溝通力,正是把智慧與情商轉化為影響力的關鍵技能。
什麼是溝通?
溝通力是指跟人交流的能力,而「深度溝通力」,不僅是清楚表達的能力,更是一種理解他人、建構關係、促進共識的能力。
有效的溝通並非只關乎「說什麼」,更重要的是「怎麼說」。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比安(Albert Mehrabian)提出「7‑38‑55 溝通定律」,訊息中語言內容僅占 7%,語氣與音調占 38%,非語言訊號(表情、肢體、眼神)則占 55%,由此可知,要表達的訊息只佔了其中的小部分。
為什麼溝通如此重要?
專精於溝通的哈佛大學教授加洛(Carmine Gallo)在採訪時曾說:目前是有史以來,溝通技能最重要的時候。並提到:溝通並不是所謂的軟性技能,而是現代工作者基本必備的能力。
溝通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關鍵點:
在產品管理的世界裡,溝通的定義是:以目標為導向,透過雙向的訊息交換,最終達成一致的認知、理解和行動承諾的過程。 PM 的工作,之所以無法迴避溝通,是因為:
要成為一名卓越的 PM,就必須將溝通視為我們必備的超能力,以下是我們常常會遇到的三種溝通情境,和相對應的溝通技巧:
一、向上溝通:老闆、高階主管(專注於 WHY & WHAT)
二、跨部門溝通 :(專注於目標一致)
三、開發團隊內溝通 :工程師、設計師、QA(專注於如何做與資訊精準度)
如何鍛鍊溝通力?(從自覺到習慣)
溝通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後天學習與鍛鍊的。
訓練感知力,讀懂潛台詞:
從一個眼神、一個表情,聽懂別人沒有說出口的話或弦外之音,這需要培養高層次的感知力,學會讀懂對方的情緒與內在狀態。
結構化復盤(Retrospective):
在每次重大溝通失敗(例如:需求被開發團隊推翻)後,立即進行復盤,並問自己:「我的溝通目的是否清晰?我的訊息結構是否邏輯?我是否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設計我的表達?」。將這些經驗記錄起來,作為個人成長的知識庫。
錄音與自我觀察:
在取得團隊同意後,錄製自己的會議或簡報,觀察自己的語速、用詞、肢體語言,以及提問的質量。你是否經常使用模糊詞彙(例如:「可能、大概、差不多」),導致規格不夠精準?
刻意練習簡化:
每天刻意練習將一個複雜的產品概念(例如:某個 API 的運作原理)向一個非技術領域的朋友或家人解釋,如果他們能理解,我們的轉譯能力就過關了。
練習「電梯簡報」,在短時間內清晰、簡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習 PREP 或金字塔原理等結構化表達方式,更有邏輯地組織語言。
PREP 方法的四個步驟:
- Point(觀點/結論): 開門見山,先提出核心論點或想表達的結論,讓溝通對象知道我們的主要目的。
- Reason(理由): 接著解釋觀點為何成立,支持該結論的具體理由、數據或事實。
- Example(舉例): 透過具體的案例、故事或數據來進一步說明理由,使論點更生動、具體,並增加可信度。
- Point(重申觀點): 再次強調主要觀點、總結並加深印象,有時也可加上行動呼籲。
金字塔結構與溝通應用
- 頂層:結論 在溝通一開始就提出核心觀點或結論,讓聽眾能迅速掌握溝通主旨。例如:「這份報告顯示,我們> 應該投資新的軟體系統。」
- 中層:重點/原因 提供數個理由來支持頂層的結論。這些重點必須是同一性質,並以有邏輯的順序排列,例如先後次序或重要性。 例如: 「原因一:現有系統已過時,影響工作效率。」「原因二:新系統能提升團隊協作能力。」
- 底層:事實/數據/案例 為每個重點提供具體的事實、數據或案例來佐證。例如: 「原因一的事實:目前許多任務需要花費雙倍時間,因為軟體延遲。」「原因二的案例:另一部門採用新系統後,專案交付時間縮短了 20%。」
創造安全的對話空間:
培養心理安全感,讓同仁敢講真話,這是管理的智慧,避免在對話中出現不懂的詞彙時,因為不好意思而無法坦率詢問。
持續尋求回饋:
主動向信賴的同事、朋友尋求建設性的意見。對於高階主管,也可以詢問其他信賴主管或資深員工:「根據你觀察我在會議中的表現,我可以如何對其他人的意見,做出更有建設性的回應?」
黛西:Moon,頂尖 PM 的溝通,從來不是在「贏得爭論」,而是在「凝聚共識」。
Moon: 黛西,我明白了!我以前太執著於把我的想法說清楚,而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接受程度」!
黛西: 沒錯!Moon!溝通的終點不是說服,而是能夠讓大家願意一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