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從這裡一直到月亮,再繞回來。」--山姆. 麥克布雷尼(Sam McBratney)
我們的故事,始於一個遙遠的、塵土飛揚的非洲午後。大約在500萬到700萬年前,在演化的生命之樹上,一個重要的分支悄然出現:我們的祖先,與我們最親近的靈長類親戚——黑猩猩的共同祖先,就此分道揚鑣,踏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隨後的數百萬年,地球上曾出現過多種已滅絕的人屬物種,生存並非理所當然。最終,在大約20萬至30萬年前,我們的直系祖先——智人——正式登場。他們不僅存活了下來,更在大約5、6萬年前,走出非洲,最終遍布全球。
這引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在同樣險惡的環境中,面對同樣脆弱的新生兒,是什麼樣的關鍵差異,讓我們的祖先走上了一條最終主宰地球的道路?
要解開這個謎題,我們必須先回到所有高等靈長類都面臨的共同挑戰:大腦容量的增加,導致了極長的懷孕期與極度脆弱的嬰兒。一個人類的新生兒,在出生後的好幾年裡,都完全無法獨立生存。這使得嬰兒的死亡率,在險惡的自然環境中居高不下。
在大多數猿類的社群中,育幼是一項艱鉅的、幾乎完全由母親獨自承擔的工作。這使得整個社群的繁衍,成為一場高風險、低回報的賭注,人口增長極其緩慢。
面對這個共同的困境,智人,並沒有演化出更強壯的體魄。相反地,他們發展出了一套革命性的「社會技術」。這套技術的核心,就是「愛」——一種深刻的、超越個體的、合作式的生存策略。
在猿類的世界裡,照顧嬰兒,幾乎完全是母親的責任。父親在交配後,便不再分擔育幼的重擔。最極致的例子,紅毛猩猩——牠對孩子的教養,貢獻僅止於一顆精子,其他沒有了。
然而,在早期智人的社群中,卻發生了一場深刻的革命:父親,開始分擔照顧嬰兒的工作。
這不僅僅是情感上的慰藉,它在生存上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母親不再需要獨自面對採集食物、躲避猛獸與安撫嬰兒的多重壓力。父親的加入,讓育幼的資源與保護,直接翻倍。這份源於對後代深切關懷的「親職之愛」,極大地提升了人類寶寶的存活率。
一隻黑猩猩,在斷奶之後,就必須學會自己覓食,開始獨立的生存掙扎。然而,人類的演化,卻走向了一個看似「低效率」的方向:我們擁有極其漫長的童年。
人類的孩子,在斷奶後,依然會被持續地餵養、保護、並教養至成年。這份看似不符合「成本效益」的投入,正是「親子之愛」最偉大的投資。它讓複雜的語言、工具的使用、文化的傳承,得以跨代傳遞。我們教導孩子,而非僅僅是生下孩子。
這是智人演化中最獨特、也最溫暖的一章。絕大多數的靈長類雌性,一生都會持續生育直到死亡。然而,人類的女性,卻演化出了**「停經」**的生命階段。
從生物學上看,一個無法再生育的個體,似乎失去了演化的價值。但從社會學上看,這卻是一次天才般的飛躍。停經,意味著年長的女性,不再需要將精力投入在自己新的嬰兒上。她們得以「空出精力」,將自己一生積累的智慧、經驗與時間,繼續用來教養嬰兒上
她們成為了「愛的傳承者」與「知識的儲存庫」。這份將愛從自身血脈,延伸至整個社群的「育幼」智慧,再次為脆弱的人類嬰兒,增加了一道至關重要的安全網,進一步地提升了存活率。
父親的守護、漫長的教養、年長女性的傳承。這三者共同編織出了一張強韌無比的、多層次的「合作育幼網絡」。
這,就是智人真正的「認知優勢」。是我們得以在物種競爭的演化史上勝出、成為地球主宰的秘密武器。我們的祖先,在數百萬年的演化中,偶然間發現了宇宙中最深刻的秘密:一個懂得「愛」與「合作」的社群,遠比一個由強悍但孤立的個體所組成的社群,更具韌性、也更具未來。
而這個古老的生存智慧,正是給今日所有敏捷組織,最根本的啟示。
在商業的叢林中,一個組織最脆弱的「嬰兒」是什麼?它可能是一個尚在萌芽的創新專案、一個還在學習的新進成員、或是一個需要被呵護的、充滿心理安全的團隊文化。許多組織之所以失敗,如同那些無法有效降低嬰兒死亡率的物種一樣,是因為他們只專注於「狩獵」(追求短期業績),卻忽略了對自身「後代」(長期價值、人才培育、文化健康)的照護。
因此,這個關於人類起源的故事,最終帶給我們的提醒是:
用「愛」來照護「我們自己」(組織),是人類之所以勝出的關鍵,也將是敏捷組織得以在未來勝出的關鍵。
一個懂得建立內部互助網絡、真誠關懷成員、並願意為集體的未來,進行長期投資(如同教養孩子)的組織,才具備了最強大的生命力與最深厚的韌性。這份寫在我們 DNA 裡的合作藍圖,是敏捷組織今日所要重新喚醒的、最古老、也最珍貴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