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路,咱沿路唱歌。無路,咱蹽溪過嶺。Ū lōo, lán iân-lōo tshiùnn-kua.Bô lōo, lán liâu-khe kuè-niá.」謝銘祐《路》
1. 從辨識自己的 FRANTIC 警訊開始
在上一章中,我們詳細診斷了 FRANTIC——一個由恐懼、慣性反應、逃避、窄化、受困、忽略與不在乎所構成的組織耗損螺旋。在您閱讀這些症狀時,內心是否也曾掠過一絲熟悉的感受?
或許,您發現自己總是在會議中下意識地答應超出負荷的要求 (Reaction);或許,您為了逃避一個棘手的衝突,而不斷地用新的、緊急的任務來麻痺自己 (Avoid);又或許,在日復一日的忙碌後,您早已忘記上一次感受到工作的熱情與意義是什麼時候 (Careless)。
FRANTIC 的力量,在於它常常是無聲的、漸進的。在我們意識到之前,就已深陷其中。
本章的目的,就是提供一個清晰的療癒路徑。在辨識出自身的耗損狀態後,我們需要一個羅盤來指引我們走出迷霧。而 ARRAS 的五項修練,就是幫助我們從 FRANTIC 的耗損螺旋中解脫,重新走向身心整合的五條生命繩索。
2. ARRAS 作為個人修練的羅盤
ARRAS 不僅僅是一個組織能力模型,它更是一套指導「個人身心健康與專業成長」的內在羅盤。它由五個彼此關聯、互相增強的修練方向所構成,共同指向一個目標:幫助我們成為一個更完整、更有覺知、也更有力量的個體。
-
Awareness (覺知力)
-
Rapport (連結力)
-
Resilience & Adaptiveness (韌適力)
-
Action (行動力)
-
Sensibility (感知力)
接下來,我們將逐一探討,如何將這五項修練,落實為每個人都可以從今天開始的日常練習。
3. ARRAS 的五項個人修練:具體的行動指南
3.1. 覺知力 (Awareness) 的修練:練習「自我觀照」
-
心法:成為自己內心世界的一個好奇的觀察者,不帶評判地去看見自己的情緒、身體與思緒。
-
具體練習:
-
每日三次「一分鐘 Check-in」:設定鬧鐘,在早、中、晚三個時刻,暫停一分鐘,問自己三個問題:「我現在身體的感受是什麼?」「我此刻最主要的情緒是什麼?」「我腦中最主要的念頭是什麼?」
-
為情緒命名:當感覺到一股強烈的情緒升起時(如憤怒、焦慮),在心中輕輕地為它命名:「啊,這就是憤怒的感覺。」這個簡單的動作,能幫助我們從情緒的「淹沒」中,抽離出一個觀察的空間。
-
療癒效果:這個練習,是對治 FRANTIC 中**「忽略 (Ignoring)」** 與 「不在乎 (Careless)」 的直接解藥。
3.2. 連結力 (Rapport) 的修練:練習「建立真實連結」
-
心法:將建立人際關係,視為一種主動的、有意識的善意投資,而非被動的、隨機的緣分。
-
具體練習:
-
發起一次「隨機咖啡」:這一週,主動邀請一位你很欣賞、但工作上少有交集的跨部門同事,進行一次15分鐘的咖啡閒聊,唯一的議程就是「認識你這個人」。
-
練習一次「具體欣賞」:在今天下班前,找出一位今天曾幫助過你、或其工作讓你印象深刻的同事,發一則簡短但具體的感謝訊息。
-
療癒效果:這個練習,是融化 「恐懼 (Fear)」、打破 「窄化 (Narrowing)」 圍牆的溫暖力量。
3.3. 韌適力 (Resilience & Adaptiveness) 的修練:練習「管理個人能量」
-
心法:將自己的「身心能量」,視為比「時間」更寶貴的核心資產,並像管理專案一樣,有意識地去規劃與維護。
-
具體練習:
-
進行一次「能量審計」:花一週的時間,簡單記錄下哪些活動、哪些會議、哪些人,會讓你感覺「被充電」;又有哪些,會讓你感覺「被耗電」。
-
主動安排「恢復窗」:在一場壓力巨大的報告或衝刺之後,有意識地在自己的行事曆上,劃出一段「留白」的時間,用來散步、聽音樂或放空,讓自己重新補能。
-
療癒效果:這個練習,是讓我們停止 「忽略 (Ignoring)」 自身需求,避免身心「脆化」的根本保障。
3.4. 行動力 (Action) 的修練:練習「最小可行行動」
-
心法:面對龐大而令人焦慮的挑戰時,將焦點從「遙遠的完美終點」,拉回到「眼前唯一可行的下一步」。
-
具體練習:
-
問出神奇問題:當你感覺被一個巨大的問題「困住」時,問自己:「如果我要讓這件事有0.1%的進展,我現在可以做的、最簡單的、五分鐘內就能完成的一小步是什麼?」然後,立刻去做。
-
實踐「兩分鐘法則」:如果一件事情可以在兩分鐘內完成,就立刻去做,不要讓它佔據你的心智頻寬。
-
療癒效果:這個練習,是打破 「逃避 (Avoid)」 與 「受困 (Trapping)」 惡性循環的最有效方法。
3.5. 感知力 (Sensibility) 的修練:練習「好奇傾聽」
-
心法:將每一次對話,都視為一次探索新世界的機會,將關注點從「我準備要說什麼」,轉移到「我能從對方身上理解到什麼」。
-
具體練習:
-
設定「只問不說」模式:在下一次與同事的對話中,刻意練習在前五分鐘,只提出開放性的、好奇的問題(例如:「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是什麼?」、「你擔心的點是什麼?」),而不表達任何自己的觀點。
-
感知會議室的「空氣」:在會議中發言前,花十秒鐘快速掃描一下會議室的氛圍。是緊繃的?是開放的?是疲憊的?根據你感知到的「空氣」,來調整你發言的語氣與方式。
-
療癒效果:這個練習,是打破 「慣性反應 (Reaction)」 的關鍵修練。
4. 整合的實踐:一個「ARRAS 日常」的樣貌
當我們開始練習,ARRAS 就不再是一套分離的工具,而是一種整合的、內化的生活方式。想像這樣的一天:早晨,你用一次 覺知力 的 Check-in 開始;會議中,你用 感知力 去傾聽,用 連結力 去提問;面對一個棘手的難題,你用 行動力 跨出第一小步;在感到疲憊時,你用 韌適力 為自己安排了一個短暫的休息。這一整天,你都處於一種清醒、連結、有彈性且持續前行的狀態。
5. 結論:你,就是改變的起點
組織的轉型與療癒,聽起來總是如此宏大而遙遠。但 FRANTIC 的惡性循環,是由無數個體的微小耗損所構成的;同樣地,ARRAS 的正向循環,也必然始於每一個 個人 的微小修練。
我們無需等待公司發起宏大的變革計畫,也無需期望一位完美的「救世主」領導。
每一個在今天,選擇開始修練 ARRAS 的個體,不僅是在將自己從耗損的螺旋中拯救出來,更是在自己的崗位上,點燃了一盞燈火。而當越來越多的燈火被點亮時,整個組織的黑暗,終將被照亮。
從 FRANTIC 到 ARRAS 的旅程,始於一個人。它,始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