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1994 年開始接觸網際網路接觸以來,就深深被它的魔力所吸引,所以一路走來,都是在 Internet 這個領域打滾,真正決定要作 IT Consultant 是在 2001 年協助結束一家曾經從雲端跌入谷底、最後收掉的 P 公司後。
這家公司曾經投入過非常大量的資源,也培養了不少人才,只可惜最後還是沒能撐過那段艱苦的日子。結束 P 公司後深深地體會,台灣的每一個產業,都應該會需要借助網際網路的力量將好的商品或服務拓展到全世界,而「網際網路應用服務」卻不是隨便寫寫程式就可以做得大的,因為「所謂的大型網站」的軟體設計絕對不是把內部 ERP 開發的那套拿過來就可以行得通的,不管是多瀏覽器的支援、大流量的處理,甚至是資料庫的設計等等,在「網際網路」的範疇中都和企業內部的「資訊系統」有很大的差別,更不用談多如牛毛的各式開放 API 或是 Web 2.0 應用了。
所以我們在 2005 年成立現在的這家公司,專門協助企業順利且有效率的透過網際網路進行銷售或行銷的工作,並且可以很順利的應用最新的各式網路服務或是社交平台。除了一般性的代客設計及建置服務外,也針對還想更上一層樓的企業提供「大型網際網路應用」的顧問服務,希望從產品、行銷、財務的角度,提供站在「網際網路技術」觀點的建議,同時也配合公司的 IT 部門舉辦與網際網路相關的訓練課程或是研討課程。
以我們曾經服務過的某個客戶(照舊通稱 A 公司好了), A 公司本來已經委託了一個大型團隊建立了一套電子商務網站以及一套社群經營網站,這兩套網站初期六個月營運的非常順利,但是就在開站大概半年後,兩個網站開始在天天晚上「線上銷售生意最好的時候當機」,也就是網站都連不上去,我們也在此時加入進行顧問的服務,經過一個星期的仔細訪談、分析、檢查後,發現了一個最常見的問題:『這個網站並沒有為「網際網路服務」這個需求設計』,縱使使用了最好的資料庫、最好的伺服器、也使用了負載均衡設備,但仍然因為軟體架構沒有針對「網際網路」的特性設計,造成了這個網站無法負擔營運六個月後的資料量及流量。我們的顧問小組和工程團隊先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先讓網站恢復正常的運作,接著再花了一個月的時間重新撰寫部份的網站程式,並調整網站的架構,讓這兩個網站得以在尖鋒時間繼續正常運作。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很幸運的得到行銷、業務、物流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同時企業主也能理解軟體的顧問服務模式以及網站軟體的架構對於整體營運的重要性。不過在台灣,除了國際品牌的 ERP 顧問外,一般的軟體顧問服務通常被污名化,例如「嘴泡大隊」、「老闆的走狗」、「打壓 IT 部門的棋子」等印象,另外也常常認為使用「開放原始碼軟體」(Open Source Software) 代表了開發也會很便宜,顧問是免費的。
「網際網路服務」所面對的問題以及要處理的事情,都與一般的資訊系統不同,通常解決的方式也不太一樣, 例如使用「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 Software)通常是為了後續營運成本的考量,可以大幅降低長期營運因為流量大幅增加而帶來的軟體授權成本,而不是為了節省前期開發的費用;又例如使用「負載均衡」(Server Load Balance)以及「全球內容遞送」( Global Content Deliver)是為了應付不可預測的大流量或是惡意攻擊等等。
這幾年來,我們一直努力的和每一個客戶溝通,也不斷的嘗試將原本不容易瞭解的專有名詞轉換成比較平易近人的說明,就是希望讓台灣的企業能夠再變化多端的網際網路環境下,可以藉著既有的資源,更快更廣地將台灣的產品和服務推向全世界。
這篇文章是由
Michael Su 蘇彥碩
General Manager, Ecowork Inc.
michaelsu@ecoworkinc.com
所寫的, 因為是直接開 Google Docs 給我, 應該沒有對外發表, 而我是昨天入手, 剛好趕上..
顧問服務有價, 在國外已行之有年(如RedHat, JBoss, MySQL等Model都是)
只是在亞洲市場客戶的價值觀仍然只願意花錢在有形的資產上,
如買硬體附軟體, 買硬體拗應用系統等,
所以只要軟體解決方案不是代理國外品牌, 推自家的產品或專案, SI端都很慘
客戶需要被教育被訓練, 有時真的需要遇到痛了才願意花錢,
如同Michael的經驗, 畢竟國內這樣的客戶是不多的,
而跟客戶的IT單位角力更是另一門學問
為國內軟體產業的昇級努力加油!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