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生組有兩篇提到有關學歷的議題:潛大的學歷, 從文憑說起,及pajace2001大的我的IT人生之DAY12-學歷真的沒用嗎?。
echen688提到:
如果很不幸的大學讀的是不知名的無名大學, 那麼考個國立大學的研究所也不失為一個必要時"黑道漂白"的好方法。
更常看到的是,只有寫出國外學校的最高學位,其他曾念過各級什麼學校都不說,這也是一種常見的漂白方法,因為所列出的國外的學校,校名聽都沒聽過,用你沒聽過的校名,也是種漂白。
其實一言以蔽之,過去社會不是多元化,非多言堂並且資訊不夠發達流通的情況下,傳統的讀書高的概念深植民心;但在各種資訊取得便利,多元化價值的發展,就會對原有的價值,產生懷疑與潛意識認定之間的動盪。
什麼是多元化?就是不管是怎麼選擇道路,都有著尊重其選擇;管他人怎麼多元化發展,我只是不會有太多的意見,也只要見怪不怪就好,這就是個人面對別人多元化發展的基本態度。但碰到…自己的小孩,要選擇傳統觀念上不見經傳的道路時,家長真的能依其所願發展,可能不見得像對待其他人那麼坦然,總會表示些期待,孩子也會在其耳濡目染之下歸回到家長的期待。
管你什麼多元化怎麼發展到什麼多高明或者多爛的地步,高明,就是經營得有效率而發展出其特色,並且在財務上是自給自足而充裕;發展爛的多元化,孤獨有特色或無特色地持守著,甚至造成溫飽也成問題;這些都叫多元化吧?有效的行為結果,可能帶來資金上的回報,所以有沒有怎樣的學歷,不保證其選擇是不是有效率、有效的行為作為。
學歷算是一個「歷鍊」的過程,只是看選不選用哪一種的過程,傳統教育是個「歷鍊」的選擇,有些人的學歷漂亮而令人羨慕,但處事風格和事業上的表現,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pajace2001提到:
比爾蓋茲還沒唸完大學就創立了微軟,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他在創立微軟之前是每天睡在實驗室,甚至寫程式的經驗值超過了一萬個小時。
IT工作的層面廣,各個不同的層面與學歷的相關度不見得相同,coding的時數累積再多,不見得能有更好更重要的經營策略決定,這些東西不見得是能從獲得學歷的過程中能培養出來的。
有些人有本事創造制度定遊戲規則,有些人只能依循制度裡遵循著別人定的遊戲規則。看你屬於哪一種人,可能就看得出學歷在你身上在觀念上或潛意上的制約有多深。
singernew提到:
有些人有本事創造制度定遊戲規則,有些人只能依循制度裡遵循著別人定的遊戲規則。
人的可貴就是世上找不到一個和你一模一樣的人(雙胞胎也一樣),不論是有制定能力,或遵循遊戲規則的人,只要能盡情發揮,在我眼中是沒有高低之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