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早餐歷史當中,我們的飲料之二「咖啡」也有過兩段不同的歷史。
第一段,是用「美式咖啡機」煮咖啡。
第二段,則是用「虹吸式-Siphon coffee」不是「西紅柿」(我都講成西紅柿...)。
三年前,我們對咖啡,並沒有什麼研究,就是「喝」,但卻不知道,為什麼有些喝了會睡不著,有些喝了很想睡,有些喝了會覺得心悸,有些喝了會覺得有精神。
目前,對這三年來,用這兩種形式煮出來的咖啡,有些小小的心得,在此向各位做個報告。
2013年到台東至今,我們兩人,喝到第二好喝的咖啡,是在卑南某座不知名的山上(海拔最少約800公尺),101大樓最高的那層101樓VIP室,海拔439.2公尺,所以這座山,比101還要高。在那不知名的山上,有兩位80多歲的老人家,和100多歲的老人家母親,在那種咖啡豆。那位老人家煮出來的虹吸式咖啡,是我們目前,在台東喝過第二好喝的... http://www.travel167.com/taitung/2013/12/01/%E5%8F%B0%E6%9D%B1%E7%BE%8E%E9%A3%9F_%E6%9D%B1%E9%81%93%E5%92%96%E5%95%A1/
大概就是從那時候起,我自己一直在想,有機會的時候,應該要用「虹吸式咖啡」讓旅人品嚐,只是...想歸想,真的要做,離真的要做,還有一段時間。
2014年12月,我們開始自己做早餐給旅人食用,還記得嗎? 我們剛開始是用一個「小卡旺瓦斯爐」,炒菜、煎蛋和煎肉,因為只有兩個人,所以當時認為,先用「美式咖啡機」煮咖啡給旅人喝就好,一次可以煮8杯(1杯/約120cc)。剛開始在試煮的時候,我都覺得,為什麼我們煮出來的咖啡,沒有什麼香味然後又淡...因為當時,還是大外行。所以只是覺得奇怪,跟自己曾經喝過的,和在山上喝過的,根本不能比。
一直到有一次,我們到了台東的品皇咖啡(咖啡豆專賣店),去請教了之後,才知道...從那一天起,我們兩人,就陷入了咖啡門風暴...全世界國際貿易交易量最大宗的,不是原油也不是汽油,而是咖啡豆。咖啡屬於熱帶植物,生長在,全世界的北迴歸線以南和南迴歸線以北,都可以算是咖啡的生長區,但是...可能還是要看真正種植的地方,像是種在山上? 全日照、半日照等等,都會影響到咖啡的品質。(都是聽來的)
這麼多的產地,那麼多的烘培方式...我們要選那一種咖啡豆,做為早餐時的咖啡呢? 這是這個問題,我們就討論及試喝了一大段時間。(試喝的意思是,去買一堆磨好的豆子回來,自己煮來喝)。
豆子是一個問題,多少豆子多少水,又是一個問題,什麼時候把咖啡煮好,煮好多久之後,旅人才能喝到,又是另一個問題。
**遇到懂咖啡的旅人,她們會非常專業的告訴我,因為你的比例剛好,所以我喝起來很淡,請再濃一點。
遇到常喝便利商店咖的旅人,她們會問我,有沒有奶精和糖。
遇到常喝速食店咖啡的旅人,她們會希望要有冰塊要有糖。
**
一直到2015年年底,我們覺得,再用「美式咖啡機」不行,不行的原因是...我們應該要再多一些什麼,讓旅人有些更好更特別的旅宿體驗。
2016年,我們開始改用「虹吸式」咖啡,另外在早餐的時間,現磨咖啡豆,磨好後,立刻煮。
光是練習,用虹吸式煮咖啡,我跟女王,不知道試煮了幾百杯。
也因如此,2016年,在我們這吃早餐時,如果飲料選咖啡,會聽到現場磨豆子的聲音。
可能有人會問,那你們現在用的是那裡的豆子? 或是 你們現在用的豆子,價格多少?
還記得,咖啡的生長帶,是北迴歸線以南,和南迴歸線以北嗎? 我們有時候會用台東的咖啡豆,有時候會去品皇買單品豆。
單品豆的意思是...不是混合豆子,混合豆子的售價如果和單品豆的售價相比,是比較低的。就像我們去外面的咖啡店買「美式」和「藍山」或「曼特寧」那個價差的原因,有很大一部份,是因為豆子的不同。
也就是說,我們是用「單品豆」在做「黑咖啡」,為什麼?
沒有為什麼,這是我們對於早餐時咖啡的堅持。牛奶和糖等添加物,加到咖啡裡面之後,那一杯就不是「純」的咖啡了。對於,大老遠的從台灣其它城市、香港、日本、韓國或更遠的地方,來入宿我們的這的旅人,吃早餐時,我在餐桌上放了一杯「混合式飲料」,就太失禮了,真的這樣,為什麼還要用美式咖啡機或虹吸式煮咖啡呢? 去便利商店和早餐店買回來,不是更快。
目前,用早餐的人如果不多,我們就會有虹吸式煮咖啡,如果人很多,虹吸式來不及煮,我們就會用美式咖啡機,但不論是那一種,都是「單品豆」。
如果將來您入宿我們民宿,早餐時點了一杯咖啡,我們現場,如果沒有奶精和糖時,請不要介意,偶而喝點「純單品豆咖啡」,是好事。
(待)
2016/12/10 Sunallen
「虹吸式-Siphon coffee」不是「西紅柿」(我都講成西紅柿...)。
我聽過有人是唸「塞(二聲)翁(四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