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討論完估值的重要性,也就是說可以了解某個資產的「價值」,那什麼時候該採取行動、該採取什麼行動,就需要依據現在的「價格」來判斷。
買得好,就等於成功賣出一半。
如果能準確估值,並知道適合買進的合理價格,就算不擅長判斷什麼時候要賣出,只要買得夠低,就算賣得太早也不會有太大問題,甚至因為成本比其他人都低,可承擔的回檔更高,也能有信心繼續堅持放長期。
確定價值的關鍵在於要有熟練的財務分析技巧。而短期來看,不管基本面如何,投資人的心理因素有可能讓證券出現任何價格。
曾看過威廉・伯恩斯坦說過,想成為成功投資者的人須具備四種基本能力:
能同時具備這四種能力的人其實是極少數,反思後我認為我也還沒辦法同時做到,光是連續讀一堆財經書籍與財經消息幾個月後就開始有一些資訊疲勞了,這可能還是要慢慢調適與抓取平衡的。
而拉回來說正因為投資市場的進入沒什麼門檻,這也代表其實市場上有大部分的投資人會因為價格波動而做出非理性決策,進而製造機會給能評估價格與價值,耐心等待低價買進的人。
最危險的事就是在投資人氣最高的時候買進。在那個時刻,一切利多因素與觀點都已經反映在價格上,而且也沒有新的買家會出現。
作者在這裡引用了 1969 年漂亮五十、1999 科技泡沫、2006 的次級房貸等事件,來說明當市場一片樂觀認為沒有風險時,這才是投資中最危險的事。
這其實也讓我想到今年疫情後的七八月時期,科技股瘋漲到隨便買隨便賺的程度,當時我也不小心樂觀過了頭把股現比拉高的超過原本的計畫,而在後來的九月初大修正時也才會高處不勝寒。
最安全而且獲利潛力最大的投資,就是在沒有人喜歡的時候買進,等到投資標的受歡迎之後,它的價格只有一條路可去,那就是「上漲」。
我總覺得這句話說得簡單,做起來很難。因為要能找出沒人氣的原因、認為有潛力的理由,最後是不是能夠等到他「上漲」,或者就這樣擺了兩三年過去還是軟爛在那裡。
心理因素難以捉摸,而且影響其他投資人的心態和行為的心理因素,一樣也會影響你。
作者最後點出心理面是一個相當難以捉摸但相當重要的領域,但為了保護自己,避免自己在錯誤的時間做出錯誤的事,更多地瞭解都不為過。
隨著價格進一步上漲,投資人可能因為輕鬆賺錢而變得更興奮,於是愈來愈少考量價格是否公平。
作者在前面幾章也提過,一般來說我們購物時,商品越漲越貴時,會更不想買它;但在投資時,卻會因為股票越漲越貴時,更興奮地問:「現在能不能買了」。
「價格已充分反映,但我想還會更高。」在這樣的分析基礎上買進或持有是非常危險的事,但這些才會形成泡沫。
或許也可以說 FOMO(Fear of missing out)心態,讓這種非理性的樂觀想法出現,而讓更多人選擇買進。
利用槓桿買進投資標的,並不會讓任何東西變成更好的投資,或是增加獲利的機率。它只是把可能發生的獲利和虧損加大。
槓桿舉例來說,就像是用三萬元操縱著六十萬的資金在市場裡投資一樣,也就是所謂的以小博大,而這個例子就是目前台指期貨市場中小台的玩法。
當槓桿加大時就意味著承擔更大的風險,但並不會增加獲利機率。
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就我看來,這是最可靠的獲利方法,也才是投資的正途。
最後做出結論能獲利的方法,就是用「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
本章重點圍繞在「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最有效」這個主軸,另外更深入討論除了基本面之外,短期的「心理面」與「技術面」也會影響價格。
尤其是心理面,作者也強調市場心理的重要性,並用網路泡沫、次級房貸等事件來探討「泡沫」的現象。
最後探討獲利的方法,仍要回歸到「能否用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
這篇算是將前面的內容串起來,整理一下投資的起手式要能做到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