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過去的在課堂上的講述來類比AI的話,可以將課堂和學習對象做分類:
就分成這八類好了,你會怎麼去設計你的演講或教課?這個類比看似簡單,但真正執行下去,會發生很多挫折,而會發生挫折的原因,多半與講者忘記自己成長「累積學習」歷程有關,有些人或許會認為,「這麼簡單的問題或動作」為什麼你不會,就任意把人歸類「聰明」和「不聰明」,但其實只要懂得如何多層次分解步驟教學,沒有學不會的,分解式教學就像《易經》原理一樣:「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十六爻,十六爻生六十四卦。」越基礎的層次就要用更簡單的方式,越能收到效果,例如你要跟小朋友玩擲錢幣猜正反,引起興趣,猜錯也不會覺得壓力大,就是寓教於樂;跟長輩就是融入平常生活經驗,從閒話家常引入主題,這時就是交朋友的樂趣,也就不會覺得格格不入。
又例如說在程式或邏輯電路裡面常見的邏輯閘:
如果第一時間完全不跟學習者說明這是什麼意思,幾乎也沒人能理解,但由教學者先行引導學習者先從電子字典中去找出:AND(和,且);OR(或者,也不);NOT(不,不全是);XOR(異或),先把字面上的意思找出來後,接者請用「生活化」的語詞帶入教學,否則學習者真的會睡給你看(筆者曾經念過五專電子科)。AND就可以拿徐若瑄按摩椅廣告中,員工問總監說:「這次的按摩椅,主要該以外觀優先?還是功能至上呢?」總監回答說:「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從廣告詞中就可了解,只要選擇了,得出的結果就是什麼都不對,「我全都要!」才是正解;那OR就不帶一樣囉,可以舉例任天堂(Nintendo)Switch和索尼的PlayStation5都很不錯,如果我錢不夠,不管選擇先買N牌或S牌,都可以玩得很開心;當然我有錢就是任性,一次把兩牌遊戲機都買齊,也是玩得很開心;NOT就是專唱反調,可以舉例我要買醬油,你卻去買可樂;XOR反而是不太用傷腦筋,直接在課堂上拿磁鐵示範,「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以上的學習的歷程,用於AI卷積神經網路和多維陣列學習過程中,也是一樣的方式在進行,慢慢的把零散的訊息,用最簡單的方式記憶下來,也就是這次AI系統辨識犯錯,就列入下次不准再出現的黑名單,經過不斷修正和琢磨,逐漸把正確的累積起來,呈現出來就會越臻完美。
最後,很開心今年再度完賽,若有什麼要分享經驗,就是把文章寫出來,不管寫得如何,自己寫出來的文章就是最讚的,不用去受別人影響,把手邊既有的武器極大化,三十天的闖關就輕而易舉,好啦!我完工鍊成了,明年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