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第 12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28
3
AI & Data

文明的進程:人溝通、機器溝通到神溝通系列 第 28

以AI科技突破文物修復技術的困境

  • 分享至 

  • xImage
  •  

文物修復是一門很專業的技術門,是介於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藝術學、文物學、材料學等學門之間,同時要兼具外科醫生的巧手,以及物理化學家的材料分析,培養相當不容易,若說他們是特殊的醫生,確實也是沒錯,我們常看到故宮拍攝的文物修復影片,以書畫來說,修復師有一箱類似手術工具的工具組,例如刀具組、夾鑷組、毛刷組等,每種大小長短鋒頓不一,光刀具就多達數十種以上,臺灣無法製作的工具,還要向國外特別訂製。
Yes

除了基本工具外,光是對於紙張修補的材質和種類,就要以很快的速度去辨認,就我們一般常見的宣紙,就有分「生宣紙」和「熟宣紙」,生宣紙即用構樹纖維做紙漿,沒有在加入任何化學藥劑,製作出來的紙具有暈染性高、滲透性佳以及吸水性高,多使用在山水畫;熟宣紙是有在紙漿當中加入明礬,遇到墨水是不會暈開,例如寫春聯或工筆畫都會用。如果邦友有興趣,有一位林業試驗所退休的製紙大師王國財,是臺灣目前有能力製出所有古今中外各類紙的專才,例如「流沙箋」、「磁青紙」這些都屬於古法的再製紙,看完王國財的製紙經驗,就能了解一張紙原來製作不易,而且需要讀很多古籍,也要懂得如何去製紙,但紙卻只是文物修復的一個區塊,其他的區塊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是跟海一樣大。
Yes

但光靠文物修復師的手工技法修復,其實是曠日廢時,各博物館的修復專業人才普遍不足,一來是培訓困難,二來需要記憶很多專業知識,雖然修復工作看似很夢幻,但修復的過程是提心吊膽,只要一個疏失,文物就毀於一旦。既然文物修復師普遍缺工,就很急需AI科技來輔助,例如各類修補材料的數據資料庫、溫溼度感測器、光感測器、材質辨識感測器、3D列印技術、圖像分析軟體、印刷噴墨技術、多樣顯微自動化修復機械手臂、化學物質數據資料庫等,這是滿龐大的工程,若這些可以運用到實際修復工程,將會是文物修復之福,任何文物都可以獲得完整樣貌,也可以妥善保存。
Yes


上一篇
礦業AI的現況與基礎展望
下一篇
AI神經網路與人機融合的醫學希望
系列文
文明的進程:人溝通、機器溝通到神溝通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