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軟分岔、硬分岔?
在鏈上,常見有兩種分岔,一種最容易理解,就是網路時差帶來「最長鏈」不同的情況。另一種則是「認不認同版本更新」再分成軟分岔、硬分岔──使用APP時,系統有時會跳出一個要不要同意更新的小視窗,軟分岔就是原版本與新版本仍相容,使用同一網路只是加了一兩套規則;硬分岔是做了重大決策後,產生了兩個網路,舊有的版本不再支援新版本。
2016以太坊和以太現金,出現了硬分岔,來自重複訪問攻擊(reentrancy attack)。
就是攻擊者利用這樣的漏洞,榨出了五千萬美金,後來開發者社群決定不能讓駭客得逞,要分岔取回錢。但少部分的10%覺得這樣等於是不認帳,違反區塊鏈不可竄改的精神,於是從以太坊區塊鏈分岔出以太現金。
2017比特幣跟比特現金:解決問題or改變問題
比特幣原本每秒可以認證7筆交易,每10分鐘產出一個交易區塊(約420筆交易資料),不論Visa每秒4000筆交易,光是以太坊的25tps速度就是三倍之多。發現其實這些交易中,參與者們的簽名就佔了2/3的空間,於是就有人說,何不把大量簽名資料挪出區塊,只要做完「SegWit」這個動作,也就是在外面把簽名成功的放入區塊,那麼一個區塊能夠儲存的空間就會稍微提升至1.3MB左右。不過也有一群人堅持,就是Bitcoin Cash這群人跳出來說一個區塊最支援到8MB且不使用SegWit,於是反對改變的他們就直接分岔,直到現在價格仍跟不上比特幣。因為價格走勢跟BTC十分相像,就有人戲稱,BTH是穩定再BTC的價格5%~10%的穩定幣。
另外在同年年底,BTH又產生硬分岔,岔出中本聰願景(BSV),但後來各自沒有達成希望岔出的預期,所以在大交易所還是歸在同一類(BCH)。
2019年底,以太坊也發生技術升級(伊斯坦堡硬分岔),主要針對跨鏈技術、手續費問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