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鐵人賽第 20 天。在摸索 20 天,我大概找到一種「每天花 90 分鐘看書並摘要點什麼」的節奏。在實踐上,能夠符合這個行動模式的書藉,和我一開始規劃的書單完全不同⋯⋯總之,最後一輪,決定來挑戰 Kevin Kelly 的《必然 The Inevitable》。
在多年前,因為參與了某次專案中,在攻略 keyman 推薦的書單時,粗讀了 KK 的《新經濟,新規律》,是一本簡體書,keyman 大費周章地複印給每人一本。讀的過程完全不知道自己讀了什麼(使用眼球忠實地掃描了每一個字,但無法喚起對應的大腦運作),而見證了整個專案進程之後,我也不知道這本書究竟和專家有什麼淺層或深層的關係。
總之,讀書並不難,我唯一擔憂的是,在摘要的過程中,暴露出自己什麼都沒看懂 XD
防禦性告解講完了,總之來讀書吧。
KK 是資訊科技的早期參與者,每過一個階段就會出版類似預言書的回顧。這本書題名必然,是他提出在科技的高速變動中,雖然高速變動,但可歸納出「必然的趨勢」。
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能揭露數位變動的源頭,讓大家樂於接受。一旦懂了,我們可以配合它們的本質」。
在 KK 的觀點裡,變化是必然的。因為科技,我們造出的書物永遠都在「形成」的過程中,A 會形成 B,從「有可能」變成「實際」。這種永無止境的變化,就是現代世界的主軸。
「持續流動」意謂著,「過程」比成品重要。只要過程對了,就能繼續帶來益處。
重心轉向「過程」以後,任何事物都面臨不斷改變。因此,KK 的不著眼於名詞,他用動詞來定義流動的世界。
例如
同理,「鞋子」由動詞「穿鞋」取代,也許鞋子在你走路時就變形了,或者地板就有鞋子的功能,總之,所有的事物都在形成其他的事物。
KK 將變化的類型分成 12 個動詞,形成了本書的章節,準確來說是「現在分詞」,想傳達「動作正在進行」的力量。他認為以下這些趨勢至少能再持續 30 年。
以下這些力量被 KK 稱為「必然」,乃因為它們奠基於科技的本質,而不是社會的本質。以下這些動詞的特質,遵循新科技呈現的傾向。
以上這些動詞,在今日世界中,已經有了大概的輪廓。因此,未來 30 年內的產品與服務之走向,目前已經能看得出來。
這些力量都是軌道,而不是定義。它不能預測我們最後會在哪裡,只能表達,在不久的未來,必然會走向哪幾個地方。
Again,用序文擋了一天。但我實在太害怕那種讀了內文直接腦死的感覺,所以偷偷把明天的「形成ing」念完了,應該⋯⋯還可以啦 >"< 主要就是怕腦死。
每天花 90 分鐘看書並摘要點什麼
我覺得這個模式不錯,也許可以設定個每天 60 分鐘看書(輸入) 30 分鐘摘要(輸出),應該蠻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