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1 iThome 鐵人賽

DAY 26
0
自我挑戰組

開卷計劃:做一個高手夢系列 第 26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3) 慈心與悲心

  • 分享至 

  • xImage
  •  

昨天上完 SIY 的課程後,實在是太累了,我想可能是因為有某部分的放鬆的關係,在閱讀以下段落時,又覺得這段落的開示實在太⋯偉大,用一種昏昏欲睡的方式來讀書好像有所不敬。於是我補眠了 12 小時後,晨起沐浴⋯⋯

慈悲

「慈心」和「悲心」有點像是語言上的一種 stop sign,它能使我們停頓一下,想想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從佛法的觀點:

  • 慈心 loving kindness -
    • 祈願一切有情眾生,都能體驗到我們自己所渴望的喜樂和自由
    • 也就是深刻體認到每個人都有相同的需求和渴望
    • 慈心暗示著在情感/行為上發展慈心或認同感的覺知
  • 悲心 compassion
    • 慈心的擴展,將其他的有情眾生看成與自己同等,甚至更重要。
    • 也就是「同理心」,或「感同身體」
    • 完全同理他人的感覺,而且隨時隨地積極準備好以各種方法來幫助他人

慈心和悲心的訓練必須循序漸進,否則一下子承受太多。

「對他人生起悲心」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得練習好幾個月,才能進行更高階的練習:

  • 第一階段:對自己和親近的人生起慈心或悲心
  • 第二階段:專注在對所有眾生,生起無量的慈心和悲心
  • 第三階段:培養所謂「菩提心」

第一階段

簡單方法

  • 從「珍惜自己」開始
  • 把「自己」當成專注的對境,先進行掃描身體的修持,但同時溫柔地讓自己了解到,擁有生命這件事的本身有多麼了不起!
  • 在這樣的認知中安住一會兒,然後慢慢引入想法:若可以一直享有這麼幸運的身和心,該有多好。約莫 3 分鐘。
  • 開始熟悉自己對快樂的渴求後,把這樣的覺知擴展到其他眾生。

正式方法

  • 選擇「和某個人相處的美好經驗」當成對境,讓自己體驗到充滿情感的真實感受。
  • 感受幾分鐘以後,再以無所緣禪修幾分鐘
  • 兩者交替

接下來是「自他交換」:

  • 選定一個對象,想像他處在非常悲傷的狀態中
  • 同時問自己:我有多麼想要遠離痛苦、得到快樂?
  • 讓這樣的想法愈清楚愈好。想一想自己的答案,同時把注意力慢慢地轉移到選定的對象上。想像若此人置身相同情境的感受。

更正式一點的自他交換:

  • 以正確的姿勢坐好,安住一下
  • 想一個你不喜歡的人或物,不批判自己的感覺,允許自己全然體驗。
  • 然後將所有的批判放下
  • 接著是接受。感受的對象本身不是痛苦的來源,痛苦是因為自己的心有所反應。
  • 面對三個選擇
    • 繼續自我折磨
    • 去想:我要花更多時間做禪修
    • 想像自己是那個以言語或行動讓自己感到痛苦的人,問:他是真心這麼做嗎?還是,他也在減輕自己的痛苦?
  • 大部分狀況下,你其實知道答案。

也可以選擇「中性」的焦點,例如你不熟悉、但在經歷痛苦的對象,例如困在捕獸器中的動物。

第二階段

這種修持稱為「通連 (tonglen)」,或施受法 (sending and taking)。

不需要觀想特定的眾生,重點是記住宇宙中充滿了無量眾生。然後想著:「就像我想要快樂一樣,所有眾生也都想要快樂;就像我希望遠離痛苦一樣,所有眾生也希望遠離痛苦。我只是一個人,其他眾生的數量卻是無量無邊,無量眾生的幸福快樂遠比我一個人的幸福快樂重要多了。」

在觀想和呼吸之間協調,認出自己有多想要快樂、遠離痛苦,而其他眾生的感受也是如此。

  • 簡單安住
  • 以呼吸方法把快樂傳送給一切眾生,並吸取他們的苦痛。
  • 呼氣時想像你在生命中已獲得的快樂與利益,以浮光的方式傾洩而出,散布到眾生身上,並融入他們,形成圓滿。呼氣時要想像浮光碰觸到眾生。
  • 吸氣時,想像眾生的煩惱像一道黑色煙霧的光,從你的鼻孔吸入,融入心中。
  • 練習一會兒之後,簡單安全一下,再練習。

第三階段

菩提心,也就是覺醒的心。當你選擇將他人視為完全證悟的眾生時,他們通常會以一種比原來更正向、更有信心且平靜的方式回應。看起來很神奇,其實你只是以他人全然的潛能來看待他們、跟他們對應,相對地,他們也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來回應,如此而己。

菩提心有兩種:

  • 「絕對菩提心」是對心之本質的直接洞察。主體與客體,自與他之間毫無差別,一切眾生都是佛性圓滿的示現。自然地認知到,無論行為或外相為何,一切的有情眾生其實都是已經完全證悟的。
  • 而「相對菩提心 (relative bodhicitta)」是生起一種渴望,渴望一切有情眾生都能因認出自己真實的本性,完全遠離痛苦,以及為了達到這個渴望,而積極從事一切修持。

極少數的人能立即體驗到絕對菩提心,必須按部就班,以相對菩提心之道慢慢訓練。

在練習相對菩提心,我們仍需要在主體與客體、自與他的關係框架中運作一切。

有兩個層面:「願」和「行」

「願」菩提心,意味培養幫助一切眾生的衷心渴望,直到他們能認出自身的佛性。「我祈願自己完全證悟,以便幫助一切有情眾生」,主要專注在修持的「果」,強調立定目標,並帶領眾生前往特定目的地。這個目的是指心的全然覺醒。

「行」,比喻為實際跨出腳步,以便抵達目的地,也就是專注在達成「願」的方法。方法很多,例如,盡全力做到不偷盜、不說謊、不搬弄是非;盡力對他人布施、調解紛爭,言語溫柔有禮,隨喜他人的快樂與成就,而非用嫉妒或羨慕淹沒自己。

我們很容易會譴責觀點不同的人,就像輕率地打死蟲子。開展相對菩提心的重點在於,認出想打扁蟲子的欲望,也就是想要譴責意見不合的人的強烈衝動,這是一種根植於腦部「對抗或逃避」的生物本能反應。是我們的䲔魚本性

因此開展相對菩提心的第一步,就是決定:我寧可是䲔魚,還是人?

再也沒有比想要引領眾生達到認出自心本性的圓滿解脫、達成全然的幸福快樂,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偉大的發心和勇氣了,僅只這個發心就具備強大的力量。在實現發心的過程中,你的煩惱會消失,如此實踐的同時,你也創造了自身福祉的因緣條件。


這本書我在 4 年前讀過,顯然「知道」完全不等於「做到」。讀書的過程很像聽到明就仁波切用一貫幽默的語氣輕鬆地在耳邊說:沒有練習的話,䲔魚本性下一刻就會跑回來了唷。⋯⋯總之,查了一下台灣德噶的開心禪共修時間,今年度改成線上共修了:https://www.tergar.org.tw/order.php 我⋯我去報名...orz

欸不過 SIY 課程結束了,明天開始再回到科技 style 的主題吧(並沒有)


上一篇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2) 有所緣禪修
下一篇
大腦如何精準學習 (1) 注意力
系列文
開卷計劃:做一個高手夢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