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無生命的東西得到認知能力,仔細一看發現這節在講 AI 的趨勢...............深藍和華生之類的..............
直接跳到結論好了,KK 認為:
- 所有的認知能力都很專門
- 現在造出的人工腦,和接下來 100 年會造出的人工腦,都會設計成執行特定的工作,而那些工作通常也非人能力所及。
接下來製造出來的東西必然都會加入「智慧」,但不一定要有「個性」。
便宜的智慧嵌入所有的產品,這是必然的趨勢,也因此,開始發明新型的智慧,以及全新的思考方式,才會有更高的收益 → 智慧的分類,一定要反映出每種腦袋在設計時考慮的得失,例如:
- 很慢的頭腦,但可以貯存大量容量和記憶
- 類似人腦,但回答速度更快
- 遍及全球的超級頭腦 + 幾百萬個行動一致的遲鈍頭腦
- 邏輯超級好的頭腦,而沒有情緒
- ⋯⋯
記錄一段有趣的觀點:
人工智慧幫我們更加了解智慧最起初的定義。以前我們說,只有超級聰明的人工智慧才能做 XXX。而過去幾年,這些事情電腦真的都做到,我們開始說,那些成就純屬機械,不值得標為真正的智慧,於是稱之為「機器學習」。
以下是 KK 論述「機器人取代人類」的四個類別:
- 人類能做,但機器人做得更好的工作:例如機器人製造業的可靠性很高,在不久後的未來,服務工作和知識工作的表現也會優於人類。
- 人類不能做,但機器人可以做的工作:主要是人類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短
- 我們希望能做好的工作,但我們不知道是什麼
- 這是影響力最強的一項
- 例如經過肚臍移掉腸子裡的腫瘤、在火星上開車
- 某些自動化創造出的新工作,大多只有靠其他類型的自動化來處理。例如運用 Google 搜尋引擎來執行的數千項新工作。
- 一開始只有人類能做的工作
- 發明新東西以後,會引發新的渴望,不斷循環
- 當食衣住行變得容易之後,就有更多的時間,當每個人都有個人工作機器人(例如巴克斯特的後代機),你仍可以當農夫,但實際的工作交給機器人,你只需要監管耕作制度,找出顧客最強要的產品,可度量的工作都交給別人。
- 能讓機器人和機器工作過程達到最佳程度,才能享受成功。在共生關係中,人類的任務就是繼續幫機器人製作工作。所以我們最起碼會有一份工作。
取代人類的 7 個階段:
- 機器人/電腦無法做到我目前的工作
- (過了一陣子)好吧,他能做的事蠻多的,但我的工作無法全部交給他
- (過了一陣子)好吧,我能做的它也能做,只是它故障時就需要我了,他蠻常壞的
- (過了一陣子)好吧,例行工作都做得很完美,但我需要訓練它來做新工作
- (過了一陣子)好的,我的無聊工作就交給它們,看來人類實在不該做這些無聊事
- (過了一陣子)耶,我以前的工作已經交給它們了,新工作比較好玩,薪水也比較高
- (過了一陣子)機器人/電腦無法做我現在的工作(反覆)
以上是 KK 預測的必然XD
我覺得這一節的內容實在有點老梗,KK 在《新經濟,新規律》裡幾乎寫過一模一樣的內容(不過多年前很多用詞和舉例都很模糊),剛評估了一下後面能不能節選,但還是要蠻仔細看完以後才能知道他想講的意思是啥orz,總之下一章是的主題是流動ing,我猜就是在講串流服務吧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