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1 iThome 鐵人賽

DAY 24
1

不足的豐富資源

未依團隊性質配置的資源,會製造資源不足的假象

在IT團隊最大的時候,有11人,分別是前端工程師3名、全端工程師2名、前端實習生1名、後端實習生1名、UIUX設計師1名、AI工程師2名和我,暫且先將職務內比較迥異的UIUX、AI工程師和我先忽略,7位工程師這樣的職務配置方式,先不提Scrum,在BAU的任務安排上,就已經造成很大的限制:配置任務有絕對的分水嶺,必須依據前/後端來進行安排,在我們的IT業務中,BAU中,屬於前端的問題和屬於後端處理的問題比例並不對等,發生時間點也不一樣,造成閒置人力的可能性增加。那時候,對於職務配置並不敏銳的我,沿用著資深工程師的想像,配置了一組團隊各功能員額,分出前後端、還要SDET,這樣的配置並不適合需要高度協作、補位的新創團隊,而造成「IT團隊人力資源永遠不夠,而對整體事業體來說,IT已經是大單位」的現象。再者,從管理的角度來說,人力運轉率應該是要一直被觀察的指標,在安排實習生執行BAU上,雖然有劃分前端與後端實習生,但前端實習生所取得的任務中,也涵蓋後端實習生的部分任務,顯示在職務配置的設計上有根本的問題,這樣的訊號也被我忽略了。因此,光是從BAU的視角來看,我犯了兩個錯誤:1. 以大公司的團隊設計思維,套用在新創團隊;2. 忽略管理指標的訊息,沒有查找出根本原因。現在這樣說有點馬後砲,但是這是我們自己團隊會說的,防線一路失守,該做好的環節沒做好,到後面可以拯救的環節,也跟著也被放棄,保持高度警覺和不要太容易放過自己,希望不要都是用失敗經驗讓自己深刻。

減少換位補位障礙

人人都可以做,資源彈性最大化,才能敏捷

為了將Scrum運作順利,公司曾安排讓我們徵詢具有豐富導入Scrum經驗的講師,Scrum是種文化、一種心態的體現,這位講師舉手頭足之間,都透露著Scrum已內化成他工作方式的一部分,當時的我,只能聞其形,但不明其意。在和他初步說明一下人員配置之後,他點了一下我,Scrum中的團隊補位的精神,「在Scrum裏每個人都有其擅長的事情,但是裡面的任務,是每一個人都能做的」。基於此,所以在人員配置上,已經很不符合Scrum的精神了,對於執意繼續進行Scrum的我,講師可能心裡覺得很無言。在我們這樣的人員配置之下,Scrum的進行出現了2個障礙:

  • 前後端無法相互支援
    前後端之間,存在必然的先後關係,這個先後可能是職務上設計的後端為先或前端為先的決定,也有可能是某端能力不足造成的先後,在Scrum運行時,如果發生問題,因為人力資源的彈性受限,最後只能兩手一攤,落後的人覺得壓力大,趕不出來,接棒的人也受影響,想到我竟然讓這樣的事發生,我真的是覺得害怕。
  • 習慣性以功能分工
    因為用前後端分,所以整體團隊思維也變成是如此,當有新的需求的時候,例如:QC,大家的第一個反應都是要直接切割一個個體去專門處理這件事,就像BAU一樣,QC的性質又不同,不是同時可以排程的項目,又會在Scrum內拉出一條先後順序的產線,越變越像瀑布式開發。

Reflection

我可以體會講師並沒有全力阻止我們硬要用這樣方式運行Scrum,因為Scrum是一種文化,要如何被落地實現,依據不同團隊,就會有不同的可能,然而,這一路新創走來,我知道所要面臨的變動性與挑戰實在是太多了,所以盡可能減少障礙,會是第一要務,不要硬要為自己「製造挑戰」,所以,若要再來一次,我會選擇都配置一種類型的職務,讓彼此可以相互支援。


上一篇
[Day23] Scrum失敗經驗談 – 以為什麼都不能動了!
下一篇
[Day25] Scrum失敗經驗談 – 與需求單位之間的斷層
系列文
文化沒這麼理所當然:一位新手產品經理促成IT文化形塑的心路歷程33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