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三天的文章,分別提到了:
那為什麼要提到這些點呢?因為今天要分享的資料種類:用戶資費資料,跟這三點都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在說明為什麼跟這三點有關聯性之前,還是簡單說明一下用戶資費資料可能會包含哪些資訊:資費方案、實際帳單金額範圍、主要付費方式、是否有開通和使用電信小額付款等跟資費或金流有關的資訊。
這些資料處理起來,通常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這些資料是單位價值相對高的資料。怎麼說呢?這其實和上面提到的三點有關係,就讓我來做更進一步的說明。
在"上網吃到飽"這樣的打亂行情的資費方案以及用"通訊軟體打電話"的使用習慣出現之前。用戶自行選擇的資費方案,其實是找出高消費力使用者的好方法(是不是跟第一點和第三點有關?)。因為電信資費不是一個需要打腫臉充胖子的情境,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基於自己的需求和消費力選擇相對適合自己的資費方案,不會沒事去選一個超高資費但是用不到的方案。不過這在上網吃到飽跟用通訊軟體打電話成為顯學後,鑑別力道較以往下滑。但是我相信選擇每個月149吃到飽跟499吃到飽的用戶,選499吃到飽的用戶有較高的消費力的機會應該還是比較高。
那跟第二點又有什麼關係呢?如通聯紀錄是用來對帳用的,而實際帳單金額範圍則能看出使用者每個月真正的花費。用戶自行選擇的資費方案可以初步推測他們的消費力分群。而實際帳單金額範圍則是能驗證或調整他們的分群。而因為這些用戶資費資料,是電信資料中跟"錢"有直接關係的資料,而且也是真實而不是推測的資料。也是為什麼我說是單位價值相對高的一種電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