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3 iThome 鐵人賽

DAY 24
0
自我挑戰組

尋覓那個—最後吃的人系列 第 24

越獎勵越自私

  • 分享至 

  • xImage
  •  

重點句

科學家跟商人與經濟劃上等號,他們的決策依賴經濟指標。

從人類學來看,我們希望歸屬或融入的慾望都是成長的一部分。希望受到團體歡迎、成為有價值的成員。
在意別人的看法也是很自然的一部分,青少年階段有融入團體的焦慮、混亂以及自我懷疑。在這個脆弱階段需要家人、朋友、老師的支持。但有些人會發現酒精讓他們找到力量,酒精取代對其他人的依賴,他們可以獨自透過酒精、香菸來得到類似的成效。

每達到一個里程碑,我們就會收到一點多巴胺,就像過去的人在野外覓食一樣,它們會相互祝賀、相互擊掌。獵人帶回食物,族人感覺受到照顧,感謝獵人替他們承擔風險,每個人都感覺很好,一起享用美味的一餐。
但現在的獎勵制度都是主要建立在金錢報酬下。大多數狀況下,公司提供的獎勵機制並不激勵員工合作、共享訊息或是跨部門提供協助。


聯想

猜想獎勵是每個人發一筆獎金或是大家一起去員工旅遊,大多數會選擇?

就短期來看
發獎金:
對老闆/員工而言-又快又省事,快速激起大家的多巴胺

員工旅遊:
對老闆而言-稍嫌繁瑣,要找人負責籌備、找旅行社、協調大家時間...等,說不定還要貼很多錢(?)
對員工而言-利用上班時間很好,用到假日時間興趣缺缺,能攜眷最好。

就長期來看
在公司以外的互動可以讓同事間有更多的認識,更可以透過一些遊戲/活動讓大家有所連結,更有機會接觸到跨部門的同事。不一定要變成朋友,至少在公司可以點點頭、打打招呼。


小結

設置獎勵的初衷應該是要用來激勵大家,但用錯了獎勵方式,只會讓大家越變自私,甚至忘記互相合作、互相幫忙。


上一篇
要領導數字還是員工
下一篇
被利益牽著
系列文
尋覓那個—最後吃的人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