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是什麼?
其實這問題牽涉到另一個問題就是:經濟學對專案管理的價值為何?
但先不討論經濟學,討論專案是什麼吧!
好像應該要從一開始就先介紹說明,但我不這樣做,因為那是在滿足想要直接知道可以拿來當成標準範本答案的人,而且我的答案並不能當成標準範本,任何考試應該都不會承認我的答案,哪怕它多有說服力。
(像我就不認可「一次性的專案」這種東西。這世界上沒有一次性的專案這種東西,專案一旦開始,形式上會有「宣告完成」,但一個專案真正結束的時候,就是它的任務或目標被證實失敗/死亡的時候。)
專案是什麼?簡單來說,專案是輔助人用來理解生產團隊的組成與運作的方式。
一群人聚在一起很難有效率的進行生產,人越多、大家所操持的技能越複雜,這問題越嚴重。而這技能很多時候還僅僅只是講話口音不同、價值觀不同、生活成長經驗(對事情先入為主的共識)不同而已。
所以我們有了隊伍集會社團、然後進一步有了工紡和工廠,最後有了公司企業(裡面有各種人才劃分的部門)。
但這是技能導向,而不是任務導向。就好像「我要找個掃地工,我不會走去會計部,我會走去存放清潔用品的地方。」這樣的認知讓一群人可以有最基本效率的互相支援能力,但如果有任務了,例如「明天的記者會場地需要打掃」,去找掃地工聚集的地方,你應該找不到記者會活動的清潔佈置計畫負責人。
一個專案就是用來讓人搞懂「找清潔工」與「找活動負責人」是不同的事情,還有「要何時何地去找自己想要的人」...這類問題的工具性概念。
等等,這定義不就預設了「凡是專案都需要管理,因為專案存在的目的就是種管理」?
但是,專案本身往往內含專案。
就好像「舉辦記者會」是個專案,但為何舉辦記者會?往往也是為了另一個專案,或說「舉辦記者會」是某個更大專案內的一個小專案。
想像一下:組織內有專門舉辦記者會的專門人才,他們平常是不用專門為特定專案的內容而運作的,因為他們的技能跟專案其實無關。但等到專案進行到一個階段、需要記者會宣傳時,他們會快速與專案團隊合作、了解宣傳需求,這就是他們的技能,而不僅僅是招開記者會本身而已。
所以這裡只是為了方便才說「舉辦記者會」是某個更大專案內的一個小專案。
但無論如何,「舉辦記者會」的專案必須要理解自己是依附在某個更大專案裡面的。
這個專案必須把大專案的目標或利益置於自己私人利益之上,否則這種大專案和小專案的合作與依附模式無法成立。
注意這種大專案和小專案的合作與依附模式。
大專案下有小專案,這話說起來容易,大家都很容易注意到眼前手邊的大專案,但這個大專案往往也是另一個更大專案的下的小專案,這就是大家很容易忽略的地方。
幫忙畫重點:大家再一次來思考一下為什麼專案管理會害死專案?
因為忽略了、看不到,所以大家管理專案時,就會犯錯。
所有的專案往上追...無限的追上去,其實最終都會發現「所有的專案是這個名為『人類群體』的專案下的小專案」。(而所有的『群體』最終都是某個更大『群體』下的『小群體』,只要人類這個種族還未走向衰亡,永遠都會有更大的群體產生、或是有更小的歧異群體在這個大群體下誕生,或是小群體拋棄原來的大群體、組成新的大群體。這將會是個無限持續的過程。)
而『人類群體』這個專案最大的利益是什麼?
絕對不是「每個專案都無私地高唱美德論、勇於犧牲奉獻每個成員去為崇高虛無的理念打拼。」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完美答案,但完全無視「所有的專案是這個名為『人類群體』的專案下的小專案」,結果就是大家在規劃專案、尋找專案目標、制定專案任務時會犯錯。
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對其他專案來說,自己的專案有什麼價值,也看不清自己是如何依賴其他專案,自然也就不知道自己在自己的專案中該做什麼、或該怎麼做。
請看向三大電信商搶著成立自己的Android App Store的愚蠢過往。
請看向Intel怎麼把盟友們當成豬牛羊一樣開始論斤秤兩的往他們身上割肉。
請看向那些忙著做行銷、形塑企業偶像、而不是認真改善和提升商品的科技產業。
不浪費字數辱罵他們了。
但是...為什麼忽略了?為什麼看不到?
這不是什麼奇怪的、丟臉的、可悲的錯誤。看不到很正常。
人不容易看清這種「看不見的社會結構」,所以我們有經濟學,這種「看不見的社會結構」其實是經濟學的主題。
也就是說:如果要更好的看清楚專案應該追尋的目標或選擇的策略,其實求助於經濟學比導入專案管理更實在。
錯!對!錯!對!錯!對!...... 數學王子歐拉告訴我們答案是「0.5」。
你懂經濟學嗎?我預設你不懂。
你想懂經濟學嗎?我預設你會去求助經濟學(學科)與經濟學者(學科出身),然後你就成了他們滿足自己利益的工具管道,就跟你求助專案管理專家會得到的(可能)結果一樣。
(為什麼經濟學家不受社會敬重?因為這些把別人的需求/求問當成自己滿足利益手段的經濟學家太氾濫了。「不公平啊!為什麼專案管理師可以這樣幹,而我們不行?」....耐心。讓子彈多飛一陣子。會輪到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