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享這種影片類型在油管被谷歌收購以前是前途大好....
等等!跳過太多東西了!
專案管理處理的絕大多數應該是「人」的問題。但這種事情與其說是技巧知識,不如說是鍛鍊與素養。
可是如果看看專案管理(學科和知識),其實根本是把這一塊的教育訓練(就算是自我培訓)都給當成死豬死狗一樣放水流掉了!
沒辦法!因為要賣證照!要趕快一期課開完換開下一期!哪可能針對已經離開學校的社會人士開設要兩年才能唸完、但效益遠不如正規碩士文憑的課程證照呢?
(白話翻譯:如果要花兩年,大家會去唸碩士還是某種非正規學校的培訓課程?)
其實專案管理應該是所有組織內的資深員工(不管有無晉升管理職打算)都該具備的認知和能力。(成員的自我管理也是種專案管理。理解如何跟平行的同事合作也是種專案管理。)
它很多元,它也沒有一個標準的模式與固定內容,它很難認證(除非當事人清楚地意識到經歷過自己完成了這樣的管理成果),它應該要經由企業內部培訓。
說到企業內部培訓,其實策略有兩種,一種是「提供可行的評鑑指標給企業作為擢拔或留任員工」的輔助,另一種是「短期低成本可輕鬆接受的個人培訓課程」。
多年前(2009)有部好萊塢電影「型男飛行日誌」,裡頭講述的內容恰恰好就是專案管理為了提供這種課程與服務所產生的人才。
(假設大家都看過這部電影,如果沒看過,可能需要搜尋一下內容。)
裡頭主角的正職工作一方面是幫助企業無痛(絕對不輕鬆)的完成精簡人事、甚至解散的過程,如何在這過程中讓員工不要有「公司對我有惡意」或「我一無是處」的幻想,同時還可以穩定有機會留下來的員工的士氣好讓組織仍有辦法繼續運行,這就是他的工作,(這也是劇中他與年輕菜鳥的「網路化」策略產生衝突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他的副業又是某種自我管理技巧課程的講師。
這部電影其實背後講述的是十五年前,專案管理(技能、學科、產業...全方位的)對自己未來發展的一種想像。
對!它只是一種想像,但當時是很認真的有想過走上這條路。
但首先碰壁的是企業對於人才擢拔或留用的標準吹起了「左派風」。
(白話翻譯:你會被開除,是因為另一個人是女人或黑人,公司不能開除他/她,所以只好開除你以節省成本。)
但是他們又不願意承認這件事情。
(白話翻譯:左派要求企業這樣做,但是又要企業對外表示自己這樣做跟左派政策一點關係也沒有。)
所以....此路不通!人才的擢拔與留用通通回頭走企業內部黑箱路!(同時企業還要多開除幾十個人好讓出空間去雇用一批精通左派政策和輿論的經理人!....W.T.F!)
那剩下一條「培訓」的路呢?
直接講結論。「型男飛行日誌」這部電影本身還是針對別人的想像去進行的再次想像,它不精準或可行的程度又更低。
事實上,「培訓」這條路無可避免地要走向網路化,而不是「有個老師親自到你面前講完課聽你提問給你特別回饋」,因為「上課的成本」也很高,還不僅僅是要不要掏錢付學費或買票聽講而已。
雖然今天「線上課程」平台很發達,但在這個平台發達以前,這件事情必須要經由線上串流影片平台來完成過渡性階段(甚至線上串流影片平台本身也發展出類似的功能服務)。
這類課程性質應該被歸類為「知識型影片」,但谷歌買下了油管Youtube,在那十年後,我幾乎可以跟大家保證「谷歌討厭知識型影片」。
不信?看看每年的Google年會上發布的影片,看看各種Guide文章內連結附上的影片。
知識型影片其實變成一種企業或個人行銷的噱頭,是企業或個人用來對百姓推廣「我們有某種專業」印象的手段。
Google自己愛死這樣的影片,至於真正想要走知識分享或知識討論的人?
「你們哪裡來的,不要不知好歹,快滾!」....谷歌當然不會這樣講話,但谷歌的政策比這樣講還要糟。
因為如果谷歌真的這樣講,知識型影片製作人會笑笑地以為是公關吃錯藥,然後繼續安心的「白嫖」Youtube的硬體資源。
但如果谷歌雖然安靜不講話,但暗地裡的政策是有意削減這類影片製作人生存空間呢?
谷歌無意幫助這類影片降低製作成本。
谷歌也無意為這類影片發展曝光率更高的管道。
谷歌寧可把資源放在跟風發展各種直播與短影片。
結果是有製作技術優勢的媒體工作者創作的影片首先征服了這個市場,他們偏好的題材與形式自然也成了主流。
知識型影片?想想看華文最有名的知識型影片創作者是誰?(惡名昭彰的老高。)
總之,知識型影片在油管的發展不受重視,至少在某個環節上讓「專案管理訓練」的發展走向了今天的型態。
所以Youtube這幾年被抖音打得很慘,只有一個字:爽~(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