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結尾說到「專案軟體是好東西嗎?」
可以是,但不會是。
「情人節當天收到禮物的女性會在白色情人節這天選擇特別心儀的對象回禮。」這是日本那邊的優良兩性相處習俗。
但是到了台灣,「廠商」(?)開始推廣「情人節不只一個」這樣的認知時,這個認知的內容卻變成了「男人一年要幫女友過不只一個情人節」。
第一個白色情人節得逞後,很快的一年至少有十二個情人節....
我超愛這個例子的。
這就是標準的南橘北枳。
各位知道「企業」的意義嗎?
按照經濟學的說法,「企業是由個人或一群人所組成的組織,透過生產要素的取得與運用,以提供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或服務,並藉此獲取利潤來作為營業目的。」
也就是說「眾人聚集在一起為了生產而合作」而產生了企業。
(感冒了,沒什麼力氣大笑。)
但今天常見的企業是「員工是奴僕,主管是奴僕領班,經理是低階管事,企業主們是主人。」分工與合作的價值到了這一步就不見了。
一個分工與合作良好的生產組織最常見的特色是什麼?這問題說來簡單,但要回答卻很難。
比如:設計師負責設計,但工程師是否有權對設計提出意見?
思考三十秒,不要太快反應。
如果大家都來對著設計你一言我一語,設計師很快會疲乏不說,何時才會有一個穩定的設計稿落實到工程端手裡呢?
所以這時候有「專案」這種東西了。
一個產品的每個階段都可以是個專案。(有想過嗎?)
核心技術確立之後,工程端就可以開始運行了。
功能概念確立之後,工程端就可以開始擴展了。
接下來真的有比較明確的設計稿後,工程端再開始慢慢打磨....
(感冒了,真的沒什麼力氣大笑。)
有這種專案管理技巧的管理人真的不多啊!
前面花了一整篇文章(百事可樂的愚蠢)講「要有人負責了解專案全貌」的重要性,除了可以避免犯下錯誤(百事可樂的愚蠢)以外,也可以增加專案進行時的彈性。
為了讓缺乏這種技巧的管理人可以更有彈性的管理專案,所以我們開始用專案管理軟體做輔助....
但,有沒有可能問題並不是出在專案管理人的管理技巧。
上面說了,「眾人聚集在一起為了生產而合作」而有了企業,但這首先表示「眾人即使凝聚在一起也無法有效的合作生產」,所以才有企業;但因為企業無法滿足這個目的所以導入了專案式管理,又因為專案式管理無法妥善盡到它的功能,所以開始加入軟體化作為輔助....
觀察到那個模式了嗎?
(感冒還沒全好...先寫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