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稱為非流動資產或長期資產,它們是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通常超過一年)提供經濟利益的資產。 (可以是有形、無形或金融資產)。
大多數長期資產的成本被資本化,然後在預期提供經濟利益的期間在損益(損益)表中分配為費用。成本通常不會隨時間分配的兩種主要長期資產是不折舊的「土地」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關鍵問題是這些支出是否以及何時資本化(即包含在資產負債表上顯示的資產中)與費用化(即在損益表中視為當期費用)。
經濟壽命超過一年且擬持有供公司自用的有形資產。
費用
這將減少公司損益表上報告的收入金額(從而減少資產負債表上的留存收益)和經營現金流量。
當一項資產交換另一項資產時,若有可靠的公允價值計量,則所收購的資產以公允價值入帳。公允價值不存在可靠計量的,所取得的資產依放棄資產的帳面價值計量。通常,交換的會計處理包括移除放棄資產的帳面金額,加上所收購資產的公允價值,並將帳面金額與公允價值之間的任何差異報告為損益。
當公司建造一項資產(或收購一項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達到預期用途的資產)時。
與建造直接相關的借款費用通常被資本化。 ** 為了為建造提供資金,在資產達到預定用途之前發生的任何借款費用均被資本化,作為資產成本的一部分。
如果一家公司專門申請貸款來建造建築物,則在建造期間該貸款的利息成本**將資本化為建築物成本的一部分。
僅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臨時投資借來的資金所賺取的收入會減少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借款成本金額。
建設供公司自用的資產:
資本化利息(支出)作為相關長期資產的一部分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上。隨著財產折舊,資本化利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支出,因此是後續年份折舊費用的一部分,而不是當期利息費用的一部分。
建立要出售的資產:
資本化利息作為庫存的一部分出現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出售資產時,資本化利息作為銷售成本的一部分支出。施工完成前支付的資本化利息被分類為投資現金流出。
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支出利息可歸類為經營或融資現金流出
根據美國公認會計原則:支出利息歸類為經營現金流出”
r_cons = 1000000 * 0.1 * 2
cap_ifrs = r_cons - 10000
在工程完工前的年度,所支付的利息將作為投資活動計入現金流量表。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財產的折舊,資本化利息部分將成為公司損益表上後續年份折舊費用的一部分。
會計取決於資產的取得方式。如果多項資產作為一個資產組的一部分被收購,則購買價格將根據其公允價值分配至每項資產。資產的成本可能包括購買價格以外的支出。
收購時的處理方式與長期有形資產相同;它們以購買時的公允價值記錄,假定等於購買價格。
收購時的處理方式與長期有形資產相同;它們以購買時的公允價值記錄,假定等於購買價格。
了解公司收購的資產類型可以深入了解公司的策略方向和未來的營運潛力。
與有形資產建造成本的處理不同,內部開發無形資產的成本通常在發生時計入費用。
在現金流量表中,內部開發無形資產的成本歸類為營運現金流出,而購置無形資產的成本歸類為投資現金流出。因此,策略的差異(開發與收購無形資產)可能會影響財務比率。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要求研究支出(或內部專案的研究階段)應計入費用,而非資本化為無形資產。
「內部專案的研究階段」是指公司無法證明正在創造無形資產的時期。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允許公司在滿足某些標準的情況下確認開發支出(或內部專案的開發階段)產生的無形資產,包括證明完成無形資產的技術可行性以及使用或出售該資產的意圖。開發被定義為“在開始商業生產或使用之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計劃或設計,以生產新的或大幅改進的材料、設備、產品、工藝、系統或服務。
研究和開發成本均在發生時計入費用,但需要將與軟體開發相關的某些成本資本化。開發用於銷售的軟體產品所產生的成本在產品的技術可行性確定之前記為費用,然後資本化。同樣,公司會支出與內部使用的軟體開發相關的成本,直到專案可能完成並且軟體將按預期使用為止。此後,開發成本被資本化。
實施例3
在購買法下,被認定為購買方的公司將購買價格依其公允價值分配至所購買的各項資產(以及承擔的各項負債)。若購買價格超過可分攤至單項可辨識資產及負債金額的總和,超出部分記為商譽。商譽不能與整個業務分開來識別。
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所收購的單項資產包括符合定義和確認標準的可辨認無形資產,則將其確認為商譽。根據美國公認會計原則,判斷企業合併中取得的無形資產是否應與商譽分開確認有兩個標準:該資產必須是由合約或法定權利產生的項目,或是可以與被收購公司分離的項目。與商譽分開處理的無形資產的例子包括前面提到的涉及專有權(專利、版權、特許經營權、許可)的無形資產,以及互聯網域名、視頻和音像材料等項目。
(註: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商譽不再被視為無形資產,並被視為具有無限的使用壽命。)
對單一公司趨勢分析和公司間可比性的影響。
在支出期間,資本化的支出會增加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金額,並在現金流量表上顯示為投資現金流出。初步確認後,公司將資本化金額在資產的使用壽命內分配為折舊或攤銷費用(不提列折舊的資產,即土地或攤銷的資產,例如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除外)。這項費用減少了損益表上的淨利潤,並減少了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價值。折舊和攤提屬於非現金費用,因此除了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和應交稅費外,對現金流量表沒有影響。在現金流量表中將淨利與經營現金流量進行調節的部分,折舊和攤銷費用加回淨利。
或者,費用化的支出會減少淨利潤,減去支出發生期間的稅後金額。資產負債表上沒有記錄任何資產,因此以後期間不發生折舊或攤提。淨利潤的減少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留存收益的減少。費用化的支出在其發生期間顯示為經營現金流出。對以後期間的財務報表沒有影響。
由於無論資產是資本化還是費用化,三年期間的淨利潤總和都是相同的,這說明儘管與第一年的費用化相比,資本化會帶來更高的盈利能力,但會導致隨後幾年的獲利能力降低。相反,費用化導致第一年的盈利能力較低,但隨後幾年的盈利能力較高,這表明了有利的趨勢。
同樣,將支出資本化的公司的股東權益在早期會更高,因為最初較高的利潤會導致最初較高的留存收益。範例 4 假設公司在一年內購買一項資產,並在三年期間報告相同數額的總淨利潤,因此公司的股東權益(和留存收益)費用將與股東權益相同(和三年期末資本化公司的留存收益)。
一般來說,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儘早確認費用的會計決策將帶來更大的後續成長。
**如果一段時間內的支出金額持續高於折舊費用,資本化的獲利增強效應就會持續。
與費用化支出相比,將支出資本化通常會導致更多的金額報告為營運現金。資本化支出通常被視為投資現金流出,而支出則減少營運現金流。
Q: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在購買長壽命設備的會計年度:
折舊費用增加。
經營現金減少。
淨收入會因購買金額而減少。
解決方案
A是正確的。在購買長期設備的會計年度,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會增加,損益表上的折舊費用也會因為新的長期資產而增加。
期末股東權益=期初股東權益+淨利+其他綜合收益-股利+股東出資淨額。
在成本模式下,長期有形資產和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的資本化成本透過折舊(有形資產)或攤銷(無形資產)分配到未來報告期間。
長期資產的$$價值=歷史成本-自購買以來的累計折舊$$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進一步允許使用重估模型,在該模型下資產以公允價值報告。美國公認會計準則不允許重估模型。
在資產使用壽命的每個期間都提列相同金額的折舊。應計折舊總額為成本減去殘值。
將較多的折舊分配給較早期間,較少的折舊分配給較後期。 在計算加速計劃的年度折舊成本時,不扣除殘值。例如,雙倍餘額遞減法(折舊率為直線折舊率的兩倍。)
殘值是帳面金額的下限。因此,上年折舊時的折舊費用必須是帳面價值減至殘值後的金額。
每個時期的折舊金額與該時期的產量成正比。
許多國家要求財務和稅務報告使用相同的折舊方法。在美國等不需要這樣做的國家,公司傾向於使用加速方法進行納稅報告,這可以在資產使用壽命的最初幾年減少稅收。如果公司在財務報告中使用直線折舊,則應稅收入和已報告的稅前收入之間將會存在差異。
成分法要求公司單獨對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折舊。分部法是 IFRS 所要求的,也是 US GAAP 所允許的,儘管很少有公司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會選擇它。
攤銷適用於無形資產,但其作用類似折舊。它僅用於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例如客戶名單或專利。與實體資產一樣,無形資產可能具有影響攤銷成本的殘值。
攤銷資產必須具有以下屬性:
IFRS 允許重估模型,但美國 GAAP 不允許。
根據重估模型,資產在評估日後以公允價值減去任何折舊列示。
此模型的主要特點是長期資產的帳面價值可能會向上調整。相較之下,成本模型只允許因公允價值變動(減記)而向下調整。
$$價值\資產=公允價值\在\日期\重估 - 累計\折舊\自\重估\日期$$
(帳面金額最終可能大於歷史成本)
對公司財務報表的影響:
**(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重估帶來的價值增加只能在其逆轉先前在損益表中確認的同一資產的重估減少的情況下才能確認為利潤。)???
在重估模式下,資產價值的增加將記錄為其他綜合收益,並在資產負債表的權益部分累積為重估盈餘 **。
對財務報表和比率的潛在影響:
分析師應了解重估是內部進行還是由獨立第三方進行。同樣重要的是要注意公司進行這些評估的頻率。
與折舊和攤銷費用不同,折舊和攤銷費用用於在其使用壽命內分配長期資產的折舊成本,減損費用反映資產價值的意外下降。
IFRS 允許對可識別的長期資產進行減損轉回,但 US GAAP 通常不允許。
當資產的帳面金額超過其可收回金額時,該資產被視為發生減損。一般來說,當資產的帳面金額無法收回時,就會確認減損損失。
###個人防護裝備的損害
減損損失金額將減少資產負債表上資產的帳面金額,並減少損益表上的淨利。減損損失為非現金項目,不會影響經營現金。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美國公認會計準則在如何確定是否發生減損以及如何計量減損損失方面存在差異。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
$$減值\損失=持有\金額−可收回\金額$$
$可收回金額=最大(使用價值,或公平價值-銷售成本)$
使用價值是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指標。
美國公認會計原則:
如果資產的帳面金額超過未折現的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的總價值,則該資產的帳面金額被視為不可收回。 (如果「未折現的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總價值」大於帳面金額,則不存在減損。)
若確定資產的帳面價值不可收回,則按列方法計算減損損失:
$$減損\損失=帳面\金額−公平\價值$$
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與長期有形資產的處理方式相同。於每個報告期末對減損跡象進行評估,如果發現減損證據則進行測試。
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至少每年進行減損測試。
「資產負債表」上資產的帳面價值減去減損損失金額,並將減損損失計入「利潤表」。
當管理層打算出售長期資產時,它將被重新分類為持有待售且不再使用。重新分類時,資產進行減損測試,不再提列折舊或攤提。若資產視為減損,則其帳面價值減記至$公允\價值銷售\成本$,並在「損益表」中確認損失。
根據美國公認會計準則,已重新分類為持有待售的資產允許轉回減損損失,但目前正在使用的資產則不允許轉回。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允許減損損失轉回,無論資產是在使用或持有待售。然而,任何潛在逆轉的幅度僅限於先前確認的減損金額。換句話說,資產的價值不能高於其減損前的價值。
當資產被處置或預期使用或處置不會帶來未來收益時,本公司終止確認資產(即從財務報表中刪除)。 (透過出售、交換、放棄或分配給現有股東)。
管理層擬出售或分配給現有股東且符合會計準則(在當前狀況下可立即出售且出售可能性很大)的非流動資產重分類為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
出售長期資產的損益 = 出售收益 = 出售時資產的帳面金額
(註:資產的帳面金額通常是帳面淨值(即歷史成本減去累計折舊),除非資產的帳面金額已更改以反映減損和/或重估。)
出售資產的收益或損失在損益表中披露,作為「其他收益和損失」的組成部分,或當金額重大時在「單獨的行項目」中披露。
此外,使用間接法編製的現金流量表對淨利進行調整,以從經營現金流量中剔除任何出售收益或損失,並將出售所得的收益金額納入投資活動的現金中。回想一下,現金流量表的間接方法從淨利潤開始,並進行所有調整以得出經營現金,包括去除非經營活動的收益或損失。
除透過出售以外的方式處置的長期資產(例如,廢棄、交換為另一資產或透過分拆分配給所有者)被分類為持有待用直至處置或直至其符合分類標準為出售或為分配而持有。因此,除非按照公司擁有的其他長期資產的要求,其帳面金額為零,否則長期資產將繼續進行折舊和減損測試。
當資產報廢或廢棄時,會計處理與出售類似,但公司不記錄現金收益。資產在報廢或廢棄時減少資產的帳面金額,並記錄等於資產帳面金額的損失。
當資產報廢或廢棄時,‘資產負債表’資產會減去該資產的帳面價值,並將等值損失記錄在‘損益表’中。
對於每一類 PP&E,公司必須揭露
公司還必須揭露有關現有財產、廠房和設備的所有權限制以及購買新財產、廠房和設備的任何合約的資訊。使用重估模型的公司需要進一步揭露。
對於每一類“無形資產”,公司必須揭露其使用壽命是無限期還是有限的。
財產與設備:
無形:
根據美國公認會計原則,揭露要求僅限於每個主要資產類別的餘額和折舊方法、總折舊費用和累計折舊費用(總體或每個主要資產類別)。
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相比,美國公認會計準則對無形資產的揭露要求同樣不那麼廣泛。
兩套會計準則都要求披露有關減損損失的信息,儘管美國公認會計準則的要求不太廣泛,並且不允許減損轉回。
長期資產的揭露會影響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和附註。分析師可以利用這些揭露來更好地了解公司的有形和無形資產。
如果使用成本模型,分析師可以收集有關折舊的資訊來估計總使用壽命、資產壽命和剩餘壽命。假設直線折舊且無殘值:
$估計\總\有用\壽命=估計\設備壽命+估計\剩餘\壽命$
$$\frac{歷史\成本}{年度\折舊\費用}=\frac{累計\折舊}{年度\折舊\費用}+\frac{淨額\PPE} {年度\折舊\費用}$$
減損損失揭露
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公司必須揭露每類資產的減損損失金額和減損損失轉回的金額以及在財務報表中確認的情況。公司還必須匯總揭露受減損損失和減損損失轉回影響的主要資產類別以及導致確認這些減損損失和減損損失轉回的主要事件和情況。
根據美國公認會計準則,持有待用資產的減損損失不會轉回。公司必須揭露減損資產的描述、導致減損的原因、決定公允價值的方法、減損損失金額、在財務報表中確認損失的位置。
「資產負債表」報告資產的帳面價值。
對於“損益表”,折舊費用可能會或可能不會顯示為單獨的行項目。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損益表是否單獨揭露折舊費用取決於公司使用的是「費用性質」法還是「費用函數」法。根據費用性質法,公司“根據其性質(例如,折舊、材料採購、運輸成本、員工福利和廣告成本)匯總費用,並且不會在實體內的職能之間重新分配它們。”在費用功能法下,公司根據功能對費用進行分類,例如作為銷售成本或 SG&A(銷售費用、一般費用和管理費用)的一部分。使用費用函數法的公司至少必須揭露銷售成本,但其他項目有所不同。
「現金流量表」反映了投資部分固定資產的購買和處置。此外,當使用間接方法編制時,現金流量表通常會將折舊費用(或折舊加攤銷)顯示為淨利潤對經營現金流量調整的行項目。財務報表附註描述了公司的會計方法、預計使用壽命範圍、固定資產主要類別的歷史成本、累計折舊和年度折舊費用。
用於分析固定資產的比率包括:
直線折舊法:
(總歷史成本-殘值)/預計使用壽命=年折舊費用
估計總使用壽命=自購買以來經過的時間(年齡)+估計剩餘壽命
歷史成本 ÷ 年折舊費用=預計總使用壽命
歷史成本=累計折舊+淨PPE
估計總使用壽命=估計設備壽命+估計剩餘壽命
歷史成本 ÷
年折舊費用=累計折舊 ÷ 年折舊費用+淨 PPE ÷
年度折舊費用
另一項衡量標準是比較公司目前對生產能力的再投資。將年度資本支出與年度折舊費用進行比較可以顯示生產能力是否維持。它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指標,衡量公司更換 PPE 的速度相對於 PPE 折舊的速度。
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投資性房地產可以以歷史成本或公允價值計量。
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投資性房地產被定義為以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兩者兼有為目的而擁有(或在某些情況下根據融資租賃租賃)的財產。投資性房地產不包括在日常業務過程中持有待售的長期有形資產。例如,房屋建築公司擁有的房屋和財產被視為其庫存。
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公司可以使用成本模型或公允價值模型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估價。此成本模型與用於財產、廠房和設備的成本模型相同。採用成本模式的,必須揭露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
在重估模式下,資產重估是否影響淨利取決於重估最初是增加還是減少資產的帳面金額。相較之下,在公允價值模型下,資產公允價值的所有變動都會影響淨利。要使用公允價值模型,公司必須能夠持續可靠地確定財產的公允價值。
如果公司選擇的模型是公允價值模型,則從投資性房地產轉移到自用房地產或存貨的轉移以公允價值進行。換句話說,轉讓時財產的公允價值被視為對該財產進行持續會計處理的成本。如果公司選擇的投資性房地產模型是公允價值模型,並且將房地產從自用房地產轉變為投資性房地產,則房地產計量從折舊成本到公允價值的變化將被視為重估。如果公司選擇的模型是公允價值模型,並且將財產從存貨轉移為投資性房地產,則轉移時存貨帳面價值與財產公允價值之間的任何差額均確認為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