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4 iThome 鐵人賽

DAY 3
0

時間是有限的,每到求職時分,如何有效地分配時間總是一大挑戰。求職者需要一套系統化且科學的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將時間花在刀口。本文將延續上篇介紹的「量化求職法」,善用貢獻因子(Contributors)看「投遞量」、「回應率」、「面試率」與「Offer 率」等關鍵指標,來調整求職策略與時間分配,幫助求職者更有效地實現求職目標。

常見的場景

「知道這四個指標,然後呢?我要怎麼知道怎麼走?」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0917/20140087CRW9XkYysZ.png

一樣先給出簡單的練習題,最後對一下想法。

應該會發現,練習題中的狀況其實也暗示著時間的分配。

沒有的話我回去重改😂

優化時間的關鍵施力點

我們總是希望更有效,但當在說希望「優化」時,到底什麼是可以的著力點?這時就要主要看我們自己的付出(Input)與產出(Output),並回扣哪個能帶來最好的結果(Outcome)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0917/20140087DIc0lc3ltV.png

上一章我們提到的四個指標可以視作一種 Output,而 Offer 量則為種 Outcome。其中的 Input 則為我們的時間,如何優化時間分配則是主要的議題。

在這裡,我們強調兩個重要概念:貢獻因子(Contributors)與求職 Pipeline。

分析「貢獻因子」——找到你的施力點

每個指標對最終結果的貢獻度不同,找到最需要優化的環節,並分析每個環節可能的貢獻因子,再抓出自己最省力的那個,即可以事半功倍。

貢獻因子抓對可以更好施力,例如你如果發現你有正面回應的都是有客製化履歷的,那就會需要多花時間在這塊(如何優化成幾個主要的 Template 之後會講到)。持續寫出符合職缺敘述(JD)的履歷,就可以觀察到回應率能提升到某個程度。

貢獻因子不一定代表可以施力,常見在「面試率」的貢獻因子為「是否需要簽證支援」,通常這也是最主要的卡關點。不需要簽證支援可以最高 50% 從正面回應進入到面試;但如果需要且現在又沒有,那就可能降低到 10%。當然有些國家可以策略性地使用打工度假簽等,那個我們之後聊。但那也需要時間,這是我們短時間內沒辦法改變的事。

求職 Pipeline :逐步提升求職成功率

上一篇有提到,從求職者的角度,這四個指標就像一個關卡接著一個關卡,整過程就像一條 Pipeline (水管/流水線)。這個水管特殊之處是每個階段必然都會有水(機會)的流失。

我們的目標是讓更多的水流進入下一個階段。這邊主要有兩種策略:

  1. 提升流量:投遞量提升,讓回應率與面試率能維持在一定數值,儘管留存/轉換率很低,持續丟也能拿到 Offer。
  2. 提升轉換率:這邊指的是投遞量維持,讓回應率與面試率等提高,同樣也拿到 Offer。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0917/201400879rErTx1a2E.png

換句話說,同樣是拿到履歷,你可以投遞一萬封,但後續轉換率分別是 1%、10% 與 10%,那也能拿到 Offer。也可以是投遞一千多封,後續轉換率是 3% 10%與 30%。

儘管算起來最終結果類似,但所需的時間與優化程度有很大的不同。我通常會先建議「先求有,再求好」,也是先嘗試不同組合讓「數量」起來(策略一),再來優化質量(策略二)。這會有個心理建設是早期的正面回應與面試會是容易沒有下文的,但搜集資歷讓你的質與量撐起來,長遠看更有機會拿到 Offer。

換句話說,我自己會建議:

  1. 在還沒拿到任何一場面試前,應不斷嘗試並優化「正面回應率」,像是履歷與投遞的方式,看哪個組合回應率最佳。
  2. 在還沒拿到任何一場面試前,不應該花太多時間準備面試包含刷題,可以微量維持手感,但目前重點是將前面的流量撐起來。
  3. 如果正面回應率穩定高於平均值(上篇有提到),那就維持著目前的最佳投遞策略,持續將時間轉移到準備面試上。

所以,到底要怎麼運用?

兩個加起來的組合拳就是:

  1. 嘗試搜集每個階段不同種的優化方式(貢獻因子)。像是正面回應率包含履歷寫法、Linkedin Coffee Chat、求職信、Referral 與 Cold Email 等
  2. 先提升該階段數量,但記錄每個職缺使用的貢獻因子,看哪種的轉換率較高且高於平均值,那就持續使用。像是你發現求職信可能對正面回應最有幫助,那就進量加上求職信的撰寫,接著再討論如何減少它所花費的時間。
  3. 重複上述動作,用同樣的方式改善每個階段直到指標提升。

接下來詳細敘述每個指標如何優化。

投遞量(Submission)

定義: 你投遞了多少職缺。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0917/20140087l10l6lHttN.png

投遞量是一切的基礎。以下是建議你記錄的內容:

  1. 申請的職位資訊

記錄每個申請的職位名稱、公司名稱、申請日期和職位描述(Job Description)。保留 JD 有助於你在面試前做針對性的準備。如果 JD 在網路上已經下架,自己保存的副本就派上用場了。你可以使用電子表格(如 Google Sheet)來整理這些資訊,或簡單用 Ctrl + S 存下網頁。

  1. 回覆狀態

標記每個申請的回覆狀態,例如「收到正面回應」、「被拒絕」或「無回應」。記錄拒絕的時間也有助於你分析履歷的有效性。如果你使用求職平台(如 LinkedIn、Indeed),有些平台如 104 能得知有多少履歷被開啟,這個狀態數字也很值得紀錄,如果轉換率不高,就表示履歷可以再調整。

之所以要搜集拒絕率,是因為如果一直沒有收到正面回應,也可以使用(一天到ㄧ週內)「拒絕」,來作為指標。通常一週內回應有可能是有被看到,一天內有機會是系統直接過篩,兩週通常會已經有 Candidate 進到下一階段了。

正面回應率(Positive Response Rate)

這關的重點會是確認你的基本資訊,包括你的基礎資格、過去經歷等。同時會確認您的候選人資格(Candidacy),主要是需不需要簽證支援等。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0917/20140087d6sJx93OFU.png

貢獻因子: 正面回應率的通常是 ——

  1. 「即早丟」——在職缺開放後的一週內丟的通常能趕上第一批的面試。
  2. 「對陣下藥」的履歷——履歷要能過 ATS(Application Tracking System)和 Recruiter 的法眼,基本上內容需要對題(JD)
  3. 「找內推」——通常請到合適的人內推,也可以有效提升這個數值
  4. 「其他資料」——推薦信、Cold Email、作品集等

面試率(Interview Rate)

在收到正面回應後,有多少轉化為實際的面試機會。

貢獻因子:

  1. 「需不需要簽證支援」:許多 Recruiter 在聽到未來還需要支援您簽證會不偏好,畢竟不用申請簽證的能更快更省麻煩的 Onboard。
  2. 「英文程度」:這邊通常是第一次開始用英文與真人接洽,如果連 Phone Screen 時都答的不好,就更難進入到下一關。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0917/20140087a8UmRZ27TP.png

在正面回應後,下一步通常是面試,分為行為問題(Behavioral Questions, BQ)和技術問題(Technical Questions)。建議每場面試結束後都記錄對方提出的問題,方便後續分析。

Offer 率(Offer Rate)

參與面試後,最終獲得 Offer 的比例。

要提升 Offer 率,關鍵在於優化面試表現。建議從每次面試中找出共同的難點與瓶頸,針對這些領域進行強化。我們要的不是全能的技能,而是如何通過面試的回應。針對面試需要的技能加強溝通與技術部份會是重點。

貢獻因子:

  1. 技術能力:指的是硬實力(演算法、資料結構、程式語法等)居多
  2. 溝通能力:指的更多是軟實力,包然用詞、如何讓面試官知道自己的想法等,英文寫算是一環。
  3. 文化適應度:故事中跟該公司文化的契合度,像是 Amazon 就有十六項領導力原則,當然不會全部考到,但如果你的 BQ 能涵蓋到該重要的那幾個,就更有機會上。通常官網都會有該公司在意的文化關鍵字。

回應開頭的練習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0917/20140087GbGGaMFuGe.png

針對開頭的四個情境,假設仍是丟美國 Entry Level 的職缺。我會認為——

  1. 情境一即是提升回應率。
  2. 情境二是提升投遞量與開始準備面試。
  3. 情境三通常可遇不可求,有機會表示你認識公司高層,我會想認識你抱你大腿。
  4. 情境四通常是潛力無限,趕快開始丟吧。

小結

時間是求職過程中最寶貴的資源。透過數據來追蹤,量化你的求職,你可以有效地診斷現狀,找出最需要優化的環節,並針對關鍵指標調整時間分配。無論是增加投遞量、提升回應率,還是加強面試準備,這種系統化的方法都能幫助你更有效地實現求職目標。在求職的漫漫長路上,善用時間,精準施力,將協助您更接近理想的工作。

如果您有興趣持續追蹤並交流,歡迎關注系列文,或進入 Line 匿名社群一起聊聊、分享您的狀況
https://line.me/ti/g2/DoM7pR6C6J-xAYYHHoZuPuuUrOh1vRcp_R2XPw
通關密語: data

進來後先看記事本!


上一篇
更有效地找到國外工作的量化求職指標:投遞量、回應率、面試率與 Offer 率
下一篇
如何開始海外求職的第一步:累積履歷投遞量與分類職缺
系列文
量化求職法:用關鍵數據追蹤並優化求職策略,提升跨國求職成功率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