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職過程中,如何分配時間以達到最佳效果,是許多人面臨的挑戰。本篇將透過「回應率」來分析不同策略的有效性,幫助你更有效率地準備作品集、自介信,以及優化投遞策略。
看完履歷主要的重點後,接著我們就來到「回應率」最深層的問題「到底怎麼樣是最有效的投遞策略」?通常大家在這關卡住的地方是,會花很多時間去準備作品集、自介信、找內推、Connect 前輩 Coffee Chat 或組讀書會等等。這篇文章會分上下兩章,上半部專注在核心概念與自介信和作品集,下半部會專注在與人連結的部份。
通常在丟職缺時,常常聽到
這些都是實際在求職時會遇到的疑問。我很常遇到準備前端或設計師的夥伴跟我說「作品集還沒好」,我們都希望自己可以讓作品更完美再讓人看到,這是再合理不過的,那究竟何時是「準備好」能丟的?
這邊提出「有效」的目的為最省時(Input)卻能創造最大的結果(Output)。在這裡,這些步驟都主要屬於早期投遞,也就是主要影響的數值仍是「正面回應率」。
準備好了沒,由「回應率」說了算。
複習一下什麼是「正面回應率」?
正面回應率指的是你在投遞履歷後,收到公司積極回應的比例,例如邀請你進行面試、電話訪談或進一步提供資料。這個指標能直接反映你的投遞策略是否有效,在履歷假設差不多的前題下,看的就是你的作品集和自介信是否吸引了招聘者的注意。
在求職的過程中,我們常常專注於完善自己的作品集和自介信,卻忽略了實際的效果。事實上,無論你花多少時間準備,最終目標都是獲得面試機會。而面試前的指標中,「回應率」正是衡量你投遞效果的直接指標。透過分析回應率,我們可以調整策略,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增加成功的機會。
求職不同於展現作品,要的不是某科特別高分過關,而是每一關都能通過(回應率、面試率、Offer率)。如何針對每一關提供能通過的資訊。至少在早期投遞時,作品集和自介信不太應該作為阻擾投遞的因素。
這並不是叫你完全不準備作品集,畢竟有些公司與職位會需要你的作品集,特別是在像在 Researcher、Designer 和前端工程師等的職務。但有兩層回應率可以參考。
或許對那個職位來說,你已經有其他很強的經歷等,那作品集或許就不一定是必須的。對應回應率就會比較高。
對應在給不同版本的作品集後,去分析各版本之間回應率有沒有差別?哪些作品集特別可以打中什麼職位?
例如,Alex 在投遞工程師的職位時,分別採用了兩種策略:一種是僅提供履歷,另一種是附上簡單的作品集。結果發現,附上作品集的投遞回應率,在前端工程師上提高了30%。但在全端工程師上沒有顯著提升。這說明在某些職位上,作品集確實能顯著提升你的曝光度。
基本上透過這兩者可以去看到作品集到底是不是「準備好了」
但對海外職缺更常見的是都沒有回應,這時該怎麼辦?除了可以參照去看一週內「拒絕率」外,另外一個重點是去看點擊率。將作品集使用可以追蹤的連結或短網址,去看點擊率也能作為一個指標。
如果發現點擊率高但回應率低,可能需要檢查作品集的內容是否與職位需求匹配,或是履歷是否清晰明瞭。相反,如果點擊率低,則可能需要優化履歷,使其更具吸引力,或調整投遞的職位範圍。
點擊率的安裝,可以使用以下服務。
這邊要提醒的一點是,請小心寄信時履歷上用縮網址。因為縮網址會不確定來源,就有看過信件送到垃圾信件的。這點在使用信件傳送履歷(作品集)時要特別注意,要再另外一封信確認對方是否有收到。
當然最主要也強烈建議在作品集可以安裝 GA,去追蹤使用者的互動。建議將作品集限縮在你求職國(如美國)使用者的互動,如果可以更明確時間點,或許可以得知哪個有機會是 recruiter。即可得知對方對自己作品集的狀態。舉例來說,
以上這些都是可以分析的資料。
但在使用 GA 或縮網址服務追蹤招聘者的互動時,務必遵守相關的隱私法規,並尊重對方的隱私權。不建議過度追蹤或收集過多個人數據,應以優化自身材料為目的,適度使用這些工具,且不建議將這部分數據進行公開分享。特別是特別在意隱私的歐洲。
另外一個關於作品集的建議是,「先求有,再(於面試前)求好」
畢竟早期的閱讀者是 Recruiter,至少在「正面回應」這關不應該在作品集上挖深,真的需要精細的作品集通常是到面試的時候,主要是得在面試之前重新梳理好,將檔案提供給面試官。
這時使用會建議輕量建構你的作品集,可以用 behance、Github Page 等的現成模板。那這個「有」到底要多簡單?我確實有遇到過給 Google Doc pdf 還有很高點擊率和回應率的,你或許也可以試試看早期就給 PDF,或許你就是那天選之人。但 Recruiter 也身經百戰,太陽春的或許不容易過。但都一樣是看回應率。
有人問自介信重不重要,我想你們知道答案——看回應率。
在作品集的部分,我們可以透過回應率來衡量準備的充分性。同樣地,自介信的也是以回應率為主。但是在針對特定職位和文化時,更需要注意「沒有自介信」對回應率的影響。
當面對投遞量較少的公司與日本,會建議這兩種都盡量放上自介信。在日本的求職文化中,自介信被視為對應聘者細心程度和態度的展現,因此自介信往往是招聘方做出回應的關鍵因素。而對於投遞量少的公司來說,他們有更多的時間細緻地審閱每一份材料,這也使得自介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如果加上自介信的回應率沒有提高,那就要考慮花在自介信的時間成本。作品集沒有特別看時間,是因為每個人需要的很不同,且那是一次性。但如果每個自介信都花超過十五分鐘,而且每個職缺都要,但又沒有更高的回應率的話,其痛苦可想而知。
會建議,在 Dream Job 可以多花點時間在信上, Target Job 不超過十分鐘, Acceptable 不放自介信或小於三分鐘。此時可以善用 LLM 如 ChatGPT。
利用像ChatGPT這樣的 LLM,可以在短時間內生成針對特定職位的自介信。記得需提供關鍵資訊,如職位名稱、公司特點和你的相關經驗,並在生成後仔細校對,確保內容真實且符合你的個人風格。
在求職的道路上,時間和精力都是寶貴的資源。透過以「回應率」和「點擊率」為指標,我們可以更有效地評估自己的投遞策略,找到最適合的準備方式。記得,不要讓完美主義阻礙你的進展,先行動,再優化。善用工具,尊重文化差異,將更有機會獲得理想的職位。
如果您有興趣持續追蹤並交流,歡迎關注系列文,或進入 Facebook 交流群成為創始會員XD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data.driven.oversea.career
通關密語:量化求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