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完了面試率與種種提升面試率的方式,接著假設你 Screen Stage 都已經能順利通過了,接著基本上會進入到面試。
「有拿到面試機會,但遲遲沒有拿到 Offer」
「我要何時開始準備面試?」
「面試都準備不完怎麼辦?」
「抓不到面試準備方向」
這些都是在面試時前會遇到的許多挑戰。在所有求職關卡中,面試 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關,通常也是最嚴格的一關。從量化求職的觀點來看,我們看的關鍵 Output 是 Offer 率:多少家的面試能被轉換成 Offer。
在求職過程中,Offer 率 是最終決定你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之一。Offer 率代表你參加面試後,有多少能夠轉化為實際的工作邀約。這個數字直接反映了你在面試中的表現、是否能夠成功展示你的能力與潛力,以及是否符合公司對於理想候選人的期待等。
Offer 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
我們會高層次地說 Offer 率的關鍵是「能力」與「潛力」,以及對應的展現程度。能力指的是你展現出的技術硬實力、溝通軟實力等;潛力則是你可能的成長空間,通常與文化契合度有關;展現程度則是你能在面試中呈現多少比例的實力與潛力。以下假設展現程度都一樣,可以將「面試率」分成幾種等級——
而我們的目標是先從紅燈到黃燈,黃燈再到綠燈。
我們會說在這階段輸入是「時間」,輸出是 Offer 率。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通常面試會有哪些流程,再來看時間能怎麼優化
通常面試會維持四十五分鐘到一個半小時,常見流程是——
對應來說,我們會建議在求職方向的時間可以拆成三份,分散於上面三個類型的題目上。
概念上來說「量化求職」的想法是:
瞭解需求 :針對不同公司和職位,除了從 JD 和面試考古題去看需求外。應該進行有針對性的面試準備(針對自介、技術考題與 BQ)。這有時需要研究這間公司的文化、團隊結構、產品背景,以及針對性地準備常見的面試問題。明確來說,可以搜集這間公司常考的題目、官方網頁的資訊或 Linkedin 發文等。
評估現狀 :可以這樣問自己——我現在在對這場面試的「自我介紹」、「技術考題」與「BQ」上準備到什麼程度了?
高層次來說,是問你現在花多少時間準備面試的什麼項目。更細節我會將該公司我搜集到的考古題(包括 BQ)弄一個表,如果我還沒有準備一個基本的 Sheet,那很明顯是紅燈;開始轉黃則是開始準備了考題;漸漸變綠則是我隨著準備的越多。
千萬不要忘記你之前已經有準備類似的面試了,不要忘記拿之前準備的故事、自我介紹等來讓自己更網往綠燈邁進。
依據你在「自我介紹」、「技術考題」與「BQ」上的燈號去看現在優先準備哪個。有如下的評估表
面試準備項目 | 評估燈號 | 優先改善 |
---|---|---|
自我介紹 | 黃燈 | 需要再強化對應 JD 的內容 |
技術考題 | 紅燈 | 加強演算法與系統設計 |
BQ | 綠燈 | 維持準備,練習流暢度 |
一個常見的有效策略是「模擬面試」。模擬面試是指與他人模擬真實面試的情況,你可以在模擬的情境下熟練面試技巧、提升即時應變能力,並獲得反饋以改進表現。常見有幾個好用資源:
Offer 率 是求職過程中的關鍵指標,通過有效的面試準備和針對性技巧,你可以大幅提升這一轉化率。專注於優化面試時間的投入,結合針對性的準備、模擬面試和反思調整,你能夠將更多的面試機會轉化為 Offer,最終實現求職成功。接下來我們會進入實戰篇仔細講「自我介紹」、「技術考題」與「BQ」的優化細節。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或需要進一步的建議,歡迎加入我們的社群,與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