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那個神聖的上線死線,只剩下最後三週,你正意氣風發地向老闆和各部門主管,展示你們團隊辛苦了一個月的開發成果:系統穩定,介面精美,一切都按照計畫進行,會議室裡所有人都面帶微笑,頻頻點頭,讚許這次專案進行得非常順利。
就在你準備宣布散會,去享受一杯應得的咖啡時,老闆突然開口了:「嗯,做得很好。對了,我剛剛想到一個小東西,應該很簡單,你們順便加一下。」
「你看,」他指著螢幕上的報表頁面,「現在這個報表只能在線上看很不方便。能不能在旁邊加一個按鈕,按下去就可以『一鍵匯出成 PPT』?這樣我以後開會就方便多了。」
他轉頭看向你,臉上帶著「我這個點子是不是很棒快誇我」的期待表情,此時業務主管立刻附和:「對啊!這個好!這樣我們給客戶看報告也方便!」
你看著他們興奮的臉,再看看行事曆上那個只剩下三週的倒數計時,一邊是老闆滿滿的期待,一邊是已經緊繃到極限的開發時程,你感覺自己就像被架在火上的烤肉,可能只差撒個胡椒粉就可以上桌了。
遇到這種狀況請小心!你遇到的病症是「範圍無性增生症」!!
在繼續往下看之前,先釐清一下今天這個病症與 病症01:「欸,我有一個很棒的點子,一定很賺」 的差異:
病根在於我們的利害關係人們(尤其是老闆或客戶)往往不了解一個看似簡單的功能背後,其實隱藏著多麽巨大的開發成本與連鎖效應。他們提出的每一個「順便加一下」,根本都像一個癌細胞,雖然微小,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就會無性增生、快速擴散,最終吞噬掉你健康的專案時程與預算。
每當收到增生的需求,幾乎很難在不增加任何資源的情況下,把它們全部塞進原本已經滿載的貨船裡,如果硬塞的話,最終將會導致沉船。
我們應該要知道,每艘貨船的載重是有限的,任何一件新的貨物想要上船,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影響力評估」,並且,必須有另一件等重的貨物被移下船,以維持平衡。
你的工作可不是讓船載好載滿甚至超載,而是讓提出要求的人,親自決定,這次要丟掉哪一件行李( 或是就直接把他丟掉 )。
這份處方,是你在面對任何「順便加一下」的突襲時,就可以拿出來使用!
這是最關鍵的第一步,絕對不要在第一時間就說不行!來個熟悉的標準開場白:
「老闆,這真是個很棒的想法!我完全理解,如果能一鍵匯出成 PPT,您未來在準備會議時會省下非常多時間。這絕對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需求。」
爭取時間回去跟技術團隊討論,不要在當下給予任何承諾。
「為了讓我們能精準地完成這個功能,我想在會議後,花半天的時間,和技術團隊快速評估一下,這個『一鍵匯出 PPT』的功能,需要投入多少開發時間?以及,它是否會影響到我們原訂下週要完成的『A功能』和『B功能』的時程?我會在明天早上,帶著一份清晰的評估報告來跟您同步。」
在跟技術團隊進行討論評估的時候,建議你至少可以從以下三種核心面向來全面分析、深入討論,並進行詳盡的影響力評估:
在完成上述三方面的全面評估並整理後,你就可以準備好充分的資訊去打 Boss!
你不要替老闆做決定,你需要提供選項讓他做決定,讓他感受到等價交換!
記住,你的目標不是拒絕需求,而是讓決策者能夠基於完整資訊,做出最適合專案整體利益的選擇。
「老闆,經過評估,這個『匯出 PPT』的功能,大約需要額外 5 天的開發時間。目前我們距離上線只剩下三週,如果要做這個功能,我們有以下三個方案可以選擇:」
A套餐: 我們維持原有的功能不變,不過評估預計需要將上線時程延後一週。
B套餐: 我們維持原訂時程上線,但需要將原計畫中的『後台數據篩選功能』,延後到下個版本再做,把人力優先安排做匯出 PPT 的功能。
C套餐: 如果時程和功能都不能犧牲,我們可能需要申請一筆緊急預算,找外部的合作夥伴來支援這個功能的開發。「您覺得,哪個方案對我們目前的戰略最有利?」
好,讓我們回到開頭那個讓你胃痛的場景。
當老闆提出「一鍵匯出 PPT」的需求時,你該如何應用你的處方籤?
基本上老闆看著你提供的「選擇題」,通常大部分會意識到,他以為的「小小的要求」背後,需要付出哪些真實的「代價」。他可能會選擇其中一個方案,也可能在思考後,說:「嗯…既然這樣,那這個功能我們先不做了,還是以上線為優先。」
無論他選擇哪一個,你都成功了!
老闆已經是大人了,怎麼可能跟小孩一樣做選擇呢?你說是吧!(苦笑)
所以假如在你拿出了相關取捨的選項給老闆,老闆就眉頭一皺,說出那句經典的名言:「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時程不能延、功能不能少,這個新功能也必須做!」的時候,我會建議你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好的,老闆,收到您的指示。為了確保團隊能全力衝刺,我會立刻將這份『最終版』的需求清單鎖定,並告知所有相關人員,在這三週的衝刺期間,我們將不再接受任何新的變更,以確保能達成您『全都要』的目標。」
在發出任何公開信件之前,務必先找你的團隊開一個小會。這一步絕對不能省!
在會議中,你可以這樣說:
「各位,我知道剛剛的結論很扯,這不是你們的問題,責任在我。現在,我們的目標就是在這個不合理的框架下,盡力做到最好。我會去處理所有的外部壓力,但我們需要一起評估,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們必須犧牲什麼?是測試時間?還是程式碼品質?讓我們一起把『代價』寫下來。」
你該做: 根據和團隊的共識,立刻發出一封會議記錄郵件給所有與會者,主旨清晰,內容客觀。
郵件內容:
「根據會議結論,我們將在維持原訂時程與範疇的前提下,新增『匯出 PPT』功能。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團隊將需要 [多少時間,例如:連續兩週的週末加班] 來趕工。
同時,經過團隊的共同評估,為了在極度壓縮的時程下完成任務,我們必須做出取捨。因此,我們將會縮減原訂 50% 的整合測試時間。當然無可避免的產品上線初期的 Bug 風險會顯著提高。
但團隊一定會盡全力達成目標,並已準備好應對上線後的緊急狀況。」
潛台詞: 我沒有抱怨,我只是在陳述一個客觀的「事實」與「後果」。我讓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這個決策的「代價」是什麼。如果未來產品出包,沒有人可以假裝不知情。
正常來說 B 計畫已經可以幫你增加很多防禦值,但是,我們必須面對最殘酷的現實:有時候,就算你做了所有對的事情,當專案真的出包時,老闆還是會把鍋甩到你頭上。
他可能會說:「我當初就只是提個想法而已,你是專業的 PM,這點小事你不是應該搞得定嗎?」
此刻,正是考驗你最終極專業素養的時刻,當你遇到這樣的狀況,建議服用以下幾帖藥:
所以,下次當你聽到那句「這個很簡單,順便加一下」時,請先別急著答應或拒絕。
一個沒有被評估過的需求,就像一個沒有標價的商品,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是否付得起。
你的工作不是當一個有求必應的許願池,也不是一個只會說不的討厭鬼,而應該是一個談判專家。你需要清晰地呈現每一個選項的代價(時間、人力、機會成本),來引導你的利害關係人做出最符合專案整體利益的明智決策。
當聽到過去總是
只佔便宜沒有同等回報的同事又說出
「欸你順手/順便/順路 幫我 做一下/加一下/看一下 吧!」
我的心裡 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