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3
0
佛心分享-IT 人自學之術

我的IT花園漫遊系列 第 3

用AI簡單解讀AI運用趨勢

  • 分享至 

  • xImage
  •  

今天早上通勤的時候,我聽了 《數創實驗室》Podcast 的最新一集,主題在談「生成式 AI 投入了上百億美金,結果 95% 的專案都失敗了?」。主持人Vincent一邊丟數據、一邊聊趨勢,聽到一半我直接精神抖擻,想說「靠!這數字也太驚人了吧?」

更妙的是,昨晚才在YT上晃到硬塞的最新影片**Yes**,同樣提到MIT的研究,整個懷疑「你們是不是先講好的?」。

就這樣,Podcast+YouTube的連環技直接炸到我,於是趁上課中間,馬上下載這份報告**《The GenAI Divide: STATE OF AI IN BUSINESS 2025》** 來看,想知道這些「95%失敗的專案」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導讀:《The GenAI Divide: STATE OF AI IN BUSINESS 2025》

這份報告是MIT NANDA在7月發表的研究,資料量滿滿...

  • 300+ 公開 AI 專案
  • 52 個組織訪談
  • 153 位高階主管調查

說真心話,因為我是小白,報告裡面滿滿的數據和專有名詞,就是鴨子聽雷。所以我直接抓幾個稍微看得懂的:


1. 核心觀點:生成式 AI 鴻溝

企業花了幾百億丟進去,但95%的組織拿不到明顯回報
為什麼?這就是所謂的GenAI Divide(生成式AI鴻溝

  • 大家都在玩:80%+ 公司用過 ChatGPT 或 Copilot。
  • 但沒什麼轉型效果:個人生產力有提升,公司 P&L 影響卻微乎其微。
  • 整合AI系統過程慘烈:只有5%的專案能順利跑到生產環境。

聽起來就像「買了一堆健身器材,結果最後都變成曬衣架」。
==>誒~怎麼跟我們平凡老百姓遭遇的差不多??


2.為什麼卡住?

導入的大坑

  • Pilot-to-Production 鴻溝:研究的百分比很多,但是到達成功部署的境界卻很難。
  • 工具太死板:AI工具沒辦法充分的學習、記憶,還常常跟現有工作流程卡住。

影子AI經濟

  • 90%員工用自己私人的AI工具,例如自費ChatGPT,反而比公司花錢買的效果好。
  • 公司買的LLM訂閱率只有40%,ROI卻常常輸給「影子 AI」。

有點像是:公司配的電腦爛到爆,大家乾脆自帶筆電。
==>你是不是也這樣?


3. 投資方向的偏差

  • 一半的錢砸在銷售 & 行銷,因為 KPI 好算。
  • 但真正的高 ROI 其實在後勤:財務、採購、營運。
  • BPO替代:省掉外包、顧問費,才是真正的金牛。

4. 成功關鍵:解決「學習差距」

報告這樣說:問題不在於模型、法規或人才,而在於AI工具缺乏學習能力

使用者愛 ChatGPT,不是因為它最準,而是它 夠靈活
真正能跨越鴻溝的工具,需要:

  • 有記憶
  • 能從回饋中進化
  • 可以融入工作流程

5. 誰成功了?

最佳「建構者」(Builders)

  • 專注於Agentic AI(代理式 AI:能記憶、能學習、能整合。
  • 先從小應用場景切入,再慢慢擴張。

最佳「購買者」 (Buyers)

  • 買/合作 優先,而不是閉門自己做。
  • 把決策權交給第一線,而不是高層閉門拍板。
  • 用業務成果來評估,而不是比模型分數。

外部合作的成功率 66%,自己做只有 33%,差一倍。


6. 下一步:代理式網路(The Agentic Web)

報告預言,未來不是一堆獨立 AI 代理,而是會形成一個 「代理式網路」
這些 AI 可以跨平台自動「發現、協商、協作」,徹底改變業務流程。

有點像是:今天不是你自己一個 AI 打怪,而是一個 AI 公會幫你刷副本。


結論

如果要跨越這個「生成式 AI 鴻溝」,組織需要:

  1. 停止投資那些要你一直「下提示詞」的死工具。
  2. 尋找能記憶、能學習、能深度整合的系統。
  3. 把心態從「買 SaaS」換成「找 BPO 夥伴」。
  4. 採取「合作」而不是「閉門造車」。

說穿了就是:AI 要能真的幫工作進化,而不是只是炫技。


👉 我的心得:這份報告其實蠻打臉的,各大公司都喊著要用AI,可能是因為還沒有確認「痛點」吧?感覺95%是「當白老鼠」。真的要跨過去,可能不是弄一個大模型和弄一些很炫炮的功能就搞得定,而是真的摸索且建立與將AI導入業務環境且解決某些「想要解決」的問題。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28/20171720A3G2PS08dY.png


上一篇
用 AI 加心智圖圖形化方式,簡單解讀複雜知識 [感謝飛飛老師]
下一篇
用AI幫我消化逐字稿,還順便長出洞察筆記[我就懶]
系列文
我的IT花園漫遊7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