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會下指令,善用反問進而挖掘連你都沒想到的深度洞見
歡迎來到第八天的旅程! 今天我們要探討第四法則,一個能讓你與 AI 協作能力產生質變的思維:從單純的範例指導,進化到策略性的反舉例思辨。
若仍習慣叫 AI 總結報告或撰寫郵件,無疑是將其潛力侷限在一個指令翻譯機。因為真正的價值在於將 AI 訓練成能主動挑戰、甚至反問你的思維夥伴,這不僅關乎效率,更是一場認知邊界的擴展。
要與 AI 深度對話得先讓它精準理解你的意圖,模糊的指令只會換來空泛的回應,這就是範例的重要性。這時候再來複習一下在第五天有提到的 GCES 框架,有給出一個結構清晰並且資結構分明和有代表性的指令。
一個好的指令包含四大要素:
❌ 模糊的指令:
幫我建立一個行銷計畫。
✅ 結構化的指令 (範例):
我的目標是為新的『有機沐浴球』系列制定一份行銷計畫。背景是目標客群為注重環保的年輕人,且行銷預算有限。請參考附檔的產品說明書與上季銷售數據。我期望一份三個月的計畫,以表格呈現,包含主要通路、宣傳口號和預估花費。
前者幾乎註定失敗,後者則為高品質的合作奠定基礎。但這只是第一步。
掌握清晰指令後,便能進入更刺激的階段:不僅告訴 AI 做什麼,更要引導思考沒做什麼和如果...會怎樣。 這便是從範例到反舉例的精髓。
主動要求 AI 站在你的對立面,用反舉例攻擊你的論點,目的是在內部就把想法打磨到最堅固。
實戰演練:
這是我投資 A 公司的理由:[簡述你的核心論點]。請扮演一位多疑的基金經理人,提出三個反例或市場趨勢來挑戰我的看法,並解釋每個反例戳破了我哪個思維漏洞。
與其分析優劣,不如讓 AI 把決策的可能後果演出來。這種基於反例思維的故事化,能讓你對風險有更直觀的感受。
實戰演練:
我們想試行『週休三日』。請寫兩個強烈對比的短篇故事。故事 A 描述計畫成功後的理想情景。故事 B(一個負面反例)則描繪計畫失敗後的災難,請突顯營運瓶頸與客戶抱怨。
前面的技巧仍由你主導發問。但最強大的協作,是 AI 能夠主動反問,幫你釐清思路,甚至預測你的下一步。這需要你在下指令時,多加一道授權。
在給出任務後,加上一句神奇的咒語,賦予 Copilot 反問的權力。
實戰演練:
[這裡是你原本的完整指令]... 在開始撰寫計畫前,請先反問我 3-5 個你認為能讓這份計畫更完美的問題。 這些問題應能幫助釐清我沒說清楚的假設或目標。
這個簡單的指令將立刻改變互動模式。AI 的反問,例如 : 您提到的『預算有限』,具體數字範圍是多少?,這樣本身就是一次價值連城的策略諮詢。
一個好的夥伴總能幫你多想一步,同樣的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概念跟 AI 協作。
實戰演練:
Prompt : 請幫我草擬一封關於新混合辦公政策的全員公告信。完成後,請預測主管們收到信後,最可能向人資部門提出的三個後續問題,並為每個問題草擬建議的回答方向。
如此一來,AI 不再只是寫信的工具,而是能預判風險、為你準備應對方案的策略顧問,從完成交代的任務,升級到解決任務衍生的未來問題。
今天探討的第四法則,核心是心態的轉變。
這一切的基礎,都源自於像 Microsoft 365 Copilot 這樣,能安全的在公司內部資訊環境中運作的 AI,正因 Copilot 了解你的業務、同事和專案,它的反問與預測才能真正切中要害。
從今天起試著在指令中加入請反問我...或請預測下一步...,你會驚訝的發現解放的不只是 AI 的潛力,更是自己思考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