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9
0
IT 管理

30天 Copilot 企業實戰:助你・助理・代理,從工具到工作流的升級系列 第 9

Day 9 - Copilot 助你第五法則 : 框選知識的領域讓答案貼近你的業務場景

  • 分享至 

  • xImage
  •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22/20141298gEqVdWRtpz.png
文章摘要

醒來後刷卡進辦公室的那刻,心裡反覆盤旋著前幾天的四個關鍵:場景就是功能的起點用摘要穿越文字森林把時間軸倒回去看上下文,以及把成果帶回到團隊的日常工作流。

今天輪到第五法則登場,我們會聊到的是先「框選知識的領域」,只要把知識邊界劃對 Copilot 回答就會像專屬顧問一樣貼著你的業務脈絡遊走。

為什麼要先框選知識的領域?

Microsoft 365 Copilot 的腦袋不是空的,它是用你的工作內容與情境當作地基來思考的,例如郵件、行事曆、文件、聊天、會議紀錄,全都透過 Microsoft Graph 連起來,並且遵守每個人的權限與敏感度標籤

也就是說,資料在哪、權限就在哪、答案的邊界就在哪

但單靠「有資料」還不夠,要讓 Copilot 更懂行話與脈絡,得把外部或分散的系統資料也帶進 Graph,例如知識庫、工單、產品手冊等。

這正是 Copilot 連接器(Connectors)Copilot 擴充模式存在的理由,把非 M365 的內容索引進來,讓語意搜尋與 Copilot 能「看見」並據此推理。

從「檔案堆」到「知識庫」:用 SharePoint 打造可被 Copilot 理解的結構

不只是在某個應用裡試功能,而是要把企業既有檔案升級成可組織、可檢索、可推理的知識庫,在 SharePoint Online 中的資訊架構(Information Architecture)有幾個核心積木如下:

  1. 欄位與內容類型(Content Types):先定義有哪些文件型別?每種需要哪些欄位?,像是〈安裝指南〉、〈故障排除〉、〈維護紀錄〉,

=> 內容類型讓你把模板、必要欄位、命名規則一次打包、全站共用。

  1. 受管控中繼資料(Managed Metadata/Term Store):把專有名詞變成可治理的詞彙集(Term Set),例如「產品線/版本」、「地區」、「合約方案」,之後標記與搜尋全都靠這些詞彙統一語言。

  2. 跨站發布與治理:將內容類型集中發布到所有團隊站台,讓每個文件不只是放進資料夾,而是被清楚的宣告它是什麼。

為什麼這樣做能幫到 Copilot? 因為語意搜尋Copilot 的grounding會利用你的中繼資料與一致的結構來理解「你到底在找什麼」,換句話說,框得越清楚,Copilot 越像懂行的同事

Copilot × SharePoint:把「框選」變成能互動的入口

  • 站台級 Copilot:每個 SharePoint 站現在都能開啟站台專屬的 Copilot,讓使用者用自然語言與該站內容互動;也能把它共享到其他 M365 體驗中。
    => 這就是把「知識域」直接變成對話入口的做法。

  • Copilot in SharePoint 的著作體驗:不只查找內容,還能從提示建立頁面、重寫段落、套用設計建議,把零散知識快速編成可讀、可用的頁面。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22/20141298ZCg0bByyN4.png

  • Copilot Pages:把會話中的精華一鍵收斂成可編輯、可分享的頁面,讓「對話產物」直接長成知識庫的一部分。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22/20141298iql0XjyV0W.png
參考來源

五步驟,把「文件堆」升級成「可對話的知識域」

Step 1:選定業務域
從最痛的業務流程開始,例如「售後維運」。定義此域的邊界:涉及的產品、地區、合約、SLA、常見異常代碼。

Step 2:建站與雛型
在 SharePoint 建立「售後知識庫」站台,先行規畫文件庫與頁面類型;用 內容類型定義〈安裝指南〉、〈維修手冊〉、〈RCA 報告〉等,欄位包含「產品線」「版本」「故障代碼」「環境」「SLA 等級」。

Step 3:語彙治理
Term Store 建立產品樹、地區、版本與故障代碼的詞彙集;導入同義詞(例如「FW=韌體」「PSU=電源模組」),讓搜尋與 Copilot 都懂你的口語。

Step 4:內容轉製與著作
把零散檔案搬進來並補齊欄位;用 Copilot in SharePoint 快速把舊版 Word/PDF 摘要為知識頁,並產生導覽卡與內鏈。

Step 5:讓 Copilot「看見」與「守規」
若有外部系統(如 CRM/工單),用 Copilot 連接器把資料帶進 Microsoft Graph;同時檢查站台擁有者、分享設定與過度開放的內容,確保 Copilot 回答遵守最小權限。

把第五法則投射回前四法則:一個「售後維運」的日常

  • 法則一(場景為起點):在 Teams 的維運群組直接對 Copilot 說:「只限『售後知識庫』站台的內容,把昨晚 P1 事件相關〈RCA〉與〈維修手冊〉找出來,整理成客服話術。」此時 Copilot 的 grounding 就落在你框好的站台與詞彙。([TECHCOMMUNITY.MICROSOFT.COM][6])
  • 法則二(摘要穿越森林):請 Copilot 針對同一故障代碼,對 5 份舊 RCA 做異常根因比較與解法差異摘要,生成 QA 清單與危害矩陣,再貼回知識頁。([Microsoft Support][7])
  • 法則三(時光倒轉):讓 Copilot 回顧半年內同型號的 P1/P2 事件,列出回溯趨勢與平均修復時間,並標注涉及的版本與區域。這些關鍵欄位都來自你在內容類型與 term store 裡的設計。
  • 把成果沉澱:把對話產出轉成 Copilot Pages 或 SharePoint 站內頁,指派站台擁有者每週巡檢,確保知識持續新鮮。

做到「可對話」還不夠:做一個「可委派」的專屬代理

當把知識域框清楚後,就可以用 Copilot Studio 做「售後助理」:

  • 直接把「售後知識庫」站台或清單當成知識來源接上去。
  • 若需要跨系統(例如取訂單/序號),再串預建或自訂外掛/連線器
  • 讓代理在 Teams、Web、甚至外部入口都能回答一致的話。
    這種客製代理既沿用你剛才的資訊架構,又能以企業的流程語言回應。

安全與治理:把邊界畫在「正確的地方」

別忘了「框選」也包含權限與治理:Copilot 天生就繼承身分、權限與敏感度標籤,所以該看的才看得到;而在 SharePoint 端,請落實站台擁有者、分享清理與存取審查,降低不小心分享太多的風險,這些治理步驟是讓 AI 安全落地的關鍵。

總結

第五法則的精髓,是把 Copilot 從「萬事問的百科全書」變成懂你行話的業務顧問先劃出知識域,再讓 Copilot 在這個邊界盡情發揮能力 ,資訊架構(內容類型+中繼資料+治理)就是它的路網,而站台與自訂代理就是它的交通工具。

當這些拼圖扣上,前四法則不再只是技巧,而是每天都能複用的知識生產線


上一篇
Day 8 - Copilot 助你第四法則 : 輸入Prompt從範例到反舉例
系列文
30天 Copilot 企業實戰:助你・助理・代理,從工具到工作流的升級9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