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7
0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20/20141298l2mMXYI3vi.png

化數位足跡為前瞻洞察:與 AI 終結「無效覆盤」的惡性循環

日常的工作中擁有許多的數位足跡,隨著時間一長也更容易迷失在資訊碎片之中。人的記憶有時候會充滿偏誤,習慣放大近期或情緒強烈的事件,而那些構成專案真相的關鍵決策、數據與對話,早已碎裂成橫跨郵件、即時訊息與雲端文件的龐大資料流。

這導致多數的「覆盤」,並非還原真相,而是用帶有偏誤的記憶去拼湊不完整的資訊,最終讓寶貴的經驗無法被有效傳承,團隊只能在相似的困境中不斷循環。

在工具的應用上 Microsoft 365 Copilot 的基礎應用提供了一個根本性的解決方案,它不僅能扮演客觀回溯過去的數位考古學家,更能成為有遠見地預演未來的策略模擬師

這不僅是工具的革新,更是工作思維的徹底升級。

回溯的思維:讓 Copilot 還原事件全貌

與 AI 協作的起點,是停止將它當成一個只會搜尋關鍵字的引擎,與其詢問發生了什麼更需要建立一種脈絡重建的思維,引導 AI 成為數位考古學家,從現在這個時間點,回頭拼湊出過去任何一項決策的完整故事線。

心法轉變:從請求單一事實,到重建完整脈絡。

這份心法要如何落實在給 Copilot 的指令中?關鍵在於提供清晰的辦案指引:

  • 定義範圍: 告知你想調查的目標是什麼。是某個專案、某個客戶,還是某個時間區段?
  • 指明地點: 提示它資料來源在哪裡。是 Outlook 郵件、Teams 的特定頻道,還是某個 SharePoint 資料夾?
  • 下達目標: 清晰地說明,想要的不是零散的線索,而是一份完整的分析報告。

Before - 低效的提問:
=> 上次會議決定了什麼?

After - 高效的 Copilot 指令:
=> 幫我重建 Q3 行銷專案的決策歷程,從最初的 A、B 功能討論開始,在我的 Outlook 和行銷 Teams 頻道中,找出所有關鍵轉折點。最後,請以時間軸的形式,摘要支持各方論點的數據、團隊成員的疑慮,以及最終在會議中拍板定案的理由。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20/20141298UR5eacbmbJ.png

透過這種方式,Copilot 不再只是提供一個冰冷的會議結論,而是繪製一張清晰的決策地圖,為接下來的思考,奠定一個堅實、客觀的事實基礎。

前瞻的思維:讓 Copilot 成為策略陪練

當能夠清晰的還原過去,更高層次的 AI 協作心法便應運而生,透過用未來的視角,來審視現在的盲點。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21/20141298YsNPlkmV5z.png

這代表 Copilot 不再只是助理,而是能被提升為一個策略夥伴,甚至是一個專門提出反向觀點的思考者。

心法轉變:從尋求解答,到引導挑戰。

要將這個心法轉化為指令,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為 Copilot 設定一個角色扮演的情境:

  1. 賦予角色: 明確告知 Copilot 它要扮演誰。一個吹毛求疵的財務長?一個對手公司的產品經理?還是一個極度挑剔的潛在客戶?
  2. 提供素材: 給它需要審查的具體文件或脈絡。一份產品計畫書、一份報價單,或是與某客戶的溝通紀錄。
  3. 設定任務: 讓它以這個角色的身分,對內容提出挑戰。找出潛在風險、草擬拒絕信,或是提出尖銳的問題。

尋求安穩的提問:

幫我把這份計畫書的重點做成簡報。

尋求成長的 Copilot 指令:

  • 請你扮演一位經驗豐富、態度審慎的財務長。根據我們剛剛覆盤得出的 Q3 專案教訓,審閱我附件的這份 Q4 產品計畫書,並指出三個最可能導致預算超支或失敗的潛在風險,並解釋你的擔憂。

這種提問方式,是在專案初期就引入一個虛擬壓力測試。它能有效對抗團隊內部的群體思維或樂觀偏誤,有助於在投入巨大成本前,就看見思考的盲點,提前修補策略的裂縫。

結論:從提問到對話,打造動態的組織智慧

將回溯與前瞻兩種思維結合,便構成了一個強大的組織學習閉環。透過回溯從過去的數位足跡中提煉出客觀的經驗教訓;再透過前瞻將這些教訓應用於當下,以塑造一個更穩健的未來。

真正的變革不止於此,Copilot 能將這些覆盤結論與優化後的流程,轉化為一個動態、可互動的知識庫(例如一個 Microsoft Loop 元件),釘選在團隊的共享空間,這份經驗不再是塵封在雲端的靜態文件,而是成為團隊日常工作中的動態提醒。

這引導我們走向一個核心的轉變:與 AI 協作的終極目標,不是為了更快地找到答案,而是為了共同提出更有力的問題。當學會如何設計提問,讓 AI 既能擔任歷史學家,又能扮演未來學家時,才真正開始將散落的數位足跡,轉化為組織持續進化的集體智慧。


上一篇
Day 6 - Copilot 助你第二法則 : 利用摘要透析文字森林
系列文
30天 Copilot 企業實戰:助你・助理・代理,從工具到工作流的升級7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