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6
0
IT 管理

從零開始學專案管理系列 第 16

Day16 開發方法與生命週期績效領域:敏捷、混合式與傳統比較

  • 分享至 

  • xImage
  •  

在專案管理中,「開發方法與生命週期績效領域」強調的是如何選擇最適合的開發方法,並確保專案能夠在不同的生命週期階段有效執行。專案經理需要根據專案目標、需求變動程度、利害關係人期望與風險特性,來判斷是採用傳統預測式(Traditional/Waterfall)、敏捷式(Agile),還是混合式(Hybrid)的方法。

  1. 傳統(預測式)方法
    傳統方法以瀑布式(Waterfall)為典型代表,強調在專案啟動時就完整定義範疇、時程與成本,並依序執行各階段(需求、設計、建造、測試、交付)。此模式適合需求穩定、變動少且有明確交付成果的專案,如建築工程、製造業大規模生產。其優點是流程清晰、可控性高,但缺點是彈性不足,難以應對後期變更。
  2. 敏捷方法
    敏捷方法強調迭代式開發、持續交付與利害關係人高度參與,適合需求不確定、環境快速變動的專案。例如軟體開發中,透過 Scrum 或 Kanban 方式,每次短週期迭代皆能交付部分價值,並根據回饋持續優化。其優點是彈性高、風險分散,能快速回應需求;但挑戰在於需要團隊高自律與組織支持,否則可能導致方向偏移。
  3. 混合式方法
    混合式方法結合了傳統與敏捷的優勢,常見於大型專案或多階段專案。例如,在需求定義與架構設計階段採用預測式,以確保基礎穩定;而在功能開發與測試階段則採用敏捷,以快速回應市場變化。混合式的優點是兼顧穩定與靈活,但挑戰在於整合與治理,專案經理需具備跨方法的協調能力。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3/20178542GigFISCc8t.jpg


上一篇
Day15 團隊績效領域:建立團隊文化與高效合作
下一篇
Day17 規劃績效領域:願景、目標與路線圖設計
系列文
從零開始學專案管理21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