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
0
AI & Data

【潛水課程 x SaaS】打造 AI 自動化 CRM 系統系列 第 1

【Day 1】為什麼你的時間比想像更貴?|隱形成本 × 自動化

  • 分享至 

  • xImage
  •  

在教育、運動或體驗領域中,許多教練與管理者每天花大量時間在重複行政流程上。本系列文以潛水課程為案例,說明如何量化「時間成本」,並透過自動化思維提升效率,幫助你打造 AI 顧客關係管理(CRM)系統,專注在專業教學與學員經營。

當教練,卻變成「行政助理」?

如果你是一位專業教練、教育工作者或活動企劃,應該會對以下場景很有共鳴:

  • 學員透過 LINE、私訊、表單報名 → 你要手動整理 Excel 名單
  • 學員付款後 → 你要一筆一筆核對帳號,確保沒漏收
  • 開課前一天 → 你要一個一個提醒攜帶物品、集合時間
  • 課程結束後 → 你還要寄回饋表單給每位學員

結果,一天 8 小時裡,有 2–3 小時都被「瑣碎行政」吃掉。

你明明想專注在專業(教課、服務、行銷),
卻被迫成了「行政助理 + 出納 + 客服」。這些時間不只是「辛苦」,更是「隱形成本」。

今天,我要帶你用數據思維,量化這些隱形成本,幫助你意識到:
如果把這些重複性工作交給 AI 自動化,你能拿回多少時間?


時間 = 成本 = 你的價值

1. 為什麼要量化時間?

在商業世界裡,所有資源都可以換算成「成本」。
對於教練或管理者而言,時間就是最昂貴的成本

舉例來說:

  • 一小時潛水課程,你的收入可能是 2,000 元。
  • 但一小時行政作業,帶來的營收 0 元。

如果你每天有 2 小時耗在行政,那就是:
2 小時 × 30 天 × 時薪 2,000 = 120,000 元的隱形成本。

2. 隱形成本的威脅

多數教練覺得:「這些小事花不了多少時間吧?」

但累積起來,就成了隱形的黑洞

  • 影響收入:少接 2 個學生,就差一整堂課的收入。
  • 影響體驗:通知漏發 → 學員覺得不專業。
  • 影響專注:被行政打斷 → 教學品質下降。

當你沒有意識到「時間浪費」,你的專業價值正在默默流失。


案例一:潛水課程的「時間黑洞」

以「潛水教練」為例,我來拆解一堂課的報名流程。

** 一堂課的行政時間分配**:

  • 學生報名 → 教練確認 & 回覆:15 分鐘
  • 學生付款 → 教練手動對帳:5 分鐘
  • 開課前 1 天提醒 → 發 LINE:20 分鐘
  • 課後 → 發回饋問卷:15 分鐘

小計:55 分鐘/學生
若一堂課有 5 位學生 → 55 × 5 = 275 分鐘(約 4.5 小時)

一個月下來

  • 一個月開 8 堂課(平均數) → 4.5 小時 × 8 = 36 小時
  • 36 小時 = 幾乎是一個「工作週」

換算成金錢

  • 若教練時薪 = 500 元
  • 36 × 500 = 18,000 元的隱形成本

這些時間和金錢,其實都可以透過自動化系統拿回來。

表1:隱形的時間黑洞

流程 動作內容 單次耗時 頻率(每位學生) 累計成本(5 位學生)
報名 學生報名 → 教練確認 & 回覆 15 分鐘 1 次 75 分鐘
付款對帳 學生付款 → 教練手動對帳 5 分鐘 1 次 25 分鐘
課前提醒 開課前 1 天提醒 → 發 LINE 20 分鐘 1 次 100 分鐘
課後回饋 課後 → 發回饋問卷 15 分鐘 1 次 75 分鐘
小計 55 分鐘 275 分鐘(約 4.5 小時)

這些零碎時間累積起來,就是「隱形的時間黑洞」


小教學:如何算出你的隱形成本?

你可以馬上試著計算,看看自己是否也掉進了「行政黑洞」。

Step 1:列出行政流程
例如:報名確認、付款核對、發通知、收集問卷

Step 2:估算耗時
例如:

  • 報名確認:10 分鐘/學生
  • 付款核對:5 分鐘/學生
  • 發通知:20 分鐘/班
  • 問卷收集:15 分鐘/班

Step 3:計算一週/一月總耗時

公式:
每次耗時 × 頻率 = 總耗時

Step 4:換算成金錢

公式:
總耗時 × 你的時薪 = 隱形成本

範例:

  • 一週 5 次課,每次 2 小時行政
  • 總耗時 = 10 小時
  • 時薪 600 元 → 10 × 600 = 6,000 元
  • 一個月 → 24,000 元

表2:隱形成本計算

流程名稱 每次耗時 (分鐘) 頻率 (次/週) 總耗時 (分鐘/週) 換算成本 (NT$/週)
報名確認 15 10 150 1,500
付款核對 5 10 50 500
課前提醒 20 5 100 1,000
課後回饋 15 5 75 750
合計 375 分鐘 ≈ 6 小時 3,750 元
公式:
總耗時 = 每次耗時 × 頻率
換算成本 = 總耗時 ÷ 60 × 時薪

練習:找出你最耗時的三件事

我設計一個「小遊戲」,讓你馬上實作。

  1. 拿一張紙,寫下過去一週所有行政/重複流程。
  2. 在旁邊寫下:每次耗時 + 頻率。
  3. 算出一週總耗時。
  4. 找出最耗時的三件事,打星號。

這三件事,就是未來「最優先自動化」的目標。

範例(潛水教練版):
* 報名確認:150 分鐘/週
* 付款核對:50 分鐘/週
* 課前提醒:100 分鐘/週
* 課後回饋:70 分鐘/週

結果:一週 375 分鐘 ≈ 6 小時。
結論:光這四件事,一個月就多花了 24 小時。

把時間拿回來

今天,我們用數據思維算出了時間價值,也意識到隱形成本的存在。

這只是自動化思維的第一步。

在接下來的文章裡,我會帶你:

  • 第一階段:需求覺察 + 系統化思維
  • 第二階段:流程設計與MVP實作
  • 第三階段:AI應用與商業思維
  • 第四階段:長期價值、趨勢與總結

數據化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會帶大家一起逐步建構「AI 自動化 CRM 系統」。
第二天將進一步聊聊「為什麼資料分散會造成隱形風險」。

【我的小murmur】
如果你是一位教練、教育工作者、創業者,不要再被行政流程綁架。
你的時間應該用在「專業」和「價值創造」,而不是「重複性工作」。

把時間交給 AI,自動化幫你拿回專注力

【秘密小樹洞】
想偷偷告訴我你最頭痛的工作流程、AI、自動化問題嗎?
點這個小樹洞分享,我會給你免費資源或可實作解法
樹洞問卷


下一篇
【Day 2】為什麼你的資料總是對不起來?|資料分散的隱形成本
系列文
【潛水課程 x SaaS】打造 AI 自動化 CRM 系統4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