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慣例,想說的前言太長,放在這裡。明天才是第一篇 XD
這系列的文章,是寫給程式初學者,特別是還在學的孩子。或者是想要教孩子寫程式的家長們的。
在生成式 AI 爆發的今天,曾經昂貴難以企及的日常工作自動化,在大語言模型的助力下,許多人開始用 Vibe coding 將程式碼本身做為黑盒子操作。許多人成功的做出了足以改變生活品質的厲害工具,然而若持續保持在看不懂程式的狀態,就會發生 AI 常常誤解我們輸入的文字,或是在增添功能時,把原先正常的功能改壞。而在更大的格局下,會發現因為不理解整體的架構,導致無法做出稍微複雜的互動功能。
而這些缺點,只要學會看懂一點點的程式,能夠學會手動調整問題,或學會一些動手的小技術,就能讓 AI 這個工具的產能及成果邁入完全不同的境界。
網路上有許多人傳言未來程式碼會消失,而人們將會用自然語言描繪出可運作程式。然而程式碼並非單純只是為了讓人看懂才存在的。自然語言為了人類日常的溝通方便,充滿著大量模糊空間、冗餘以及歧義。而柯里-霍華德同構揭示了「程式即是證明」,程式碼是形式邏輯系統的規則表達。換句話說:人們會用文言文來描述一個長除法的過程嗎?
這系列文章並非是單純的"跟我一起做"教學,而是試圖從最核心的語彙開始堆疊,用那些最關鍵簡約的概念,在讀者心中勾勒出一幅程式世界的地圖。希望能像薩爾達的曠野之息/王國之淚那樣,讓大家能夠區分出不同的大塊領域,並在各個領域中,解釋最重要的詞彙、觀念、慣例做法或工具。也會帶來許多「怎麼跟 AI 溝通能有更好的結果」的方法。
就像在第一次踏足的城市裡,拿起手機用 App 導航。對比那些對這個城市完全陌生的人們,與那些心中對於幾個地標有相關方向概念的人們,其使用導航的方式在本質上就已大不相同了。
So, let's start from here.
註:考慮到鐵人賽網站使用者樣態,與系列文的受眾設定有所偏離,所以可能在三十天中,會跳著依重點寫文,合先敘明。
是小貓熊!你更新了!
超喜歡你的文章,不知不覺好多年過去了
鐵人賽加油
哇好久不見。居然有粉絲真是太榮幸了,非常謝謝你的支持~
真的很久了,算一下五年了耶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