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題:IT管理與ITSM的差別
一、IT 管理(IT Management)
定義
IT 管理主要是在負責公司內部所有 IT 系統的正常運作與維護,像是讓網路順、系統穩、電腦不卡。這個角色重點不在創新,而是確保一切運作順利、不出錯,就像是企業的「IT 工程部門主管」,負責修好每一台機器,讓整個工廠可以穩定運作,不會停工。
管理範圍
• 硬體與網路:伺服器、電腦、資料中心、公司網路維修與維護。
• 系統軟體:更新與操作支援。
• 資訊安全:防火牆設定、資安政策、漏洞修補。
• 資料管理:備份資料、處理資料庫、還原資料。
• 流程優化:讓 IT 團隊內部流程更順,例如自動化備份或監控工具。
• 策略規劃:目標是省錢、高效、不當機。
目標
• 減少企業在 IT 上的開支,降低成本。
• 保持系統穩定、服務不中斷。
• 提升維運效率、強化資安防護。
需要什麼能力
• 很強的技術底子。
• 管理能力:帶領 IT 團隊執行任務。
• 專案管理經驗。
• 一點點財務概念,懂得成本控管與資源分配。
二、ISTM(Information Systems & Technology Management)
定義
ISTM 更像是「IT + 商業策略」的角色,也就是用科技來解決企業問題、推動數位轉型。它不只關心技術本身,而是怎麼用這些技術來創造價值。簡單說,IT 管理像是讓工廠不壞掉,而 ISTM 則是思考怎麼讓工廠轉型、升級、走向智慧製造。
管理範圍
• 系統規劃:設計企業的 IT 藍圖,想清楚該導入哪些系統。
• 流程再造:推動跨部門的自動化與雲端化。
• 資安策略:把資安當成整體風險管理的一部分來思考。
• 資料應用:運用 AI、大數據、BI 來做更聰明的決策。
• 技術創新:探索 AI、IoT、5G 等新科技,思考怎麼用在企業上。
• 數位轉型:讓傳統流程全面改造,走向數位化、智慧化。
目標
• 利用科技創造企業價值與競爭優勢。
• 幫助企業轉型、變得更數位、更現代。
• 結合 IT 技術、商業邏輯與管理思維,提升整體營運效率。
需要什麼能力
• 不一定要寫程式,但要懂技術的原理與趨勢。
• 要有商業眼光跟財務數字有一定的敏感度。
• 變革管理的能力,推動改變不怕壓力。
• 溝通力強,能跟不同部門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