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隨著 AI 在哲學領域的實驗逐步深入,我開始思考更實際的應用場景:如果 AI 哲學家不僅是知識整理者,而能成為心理引導的平台,是否能提供工作疲憊、在團體中不被接納或感到壓力的人一個安全的抒發空間?今天,我將討論這個平台的構想與哲學、心理學的結合。
這個平台核心理念是 哲學智慧 + 心理支持。AI 哲學家透過哲學思辨幫助使用者整理思緒、反思自我,而不是單純釋放負面情緒。目標是讓使用者感受到心理舒緩與自我理解,並形成一種正向心理支持。與一般聊天 AI 或生成式工具不同,這個平台將偏向專業心理師的引導方式,結合哲學與心理學理論,提供「深度思辨 + 情緒整理」的體驗。
平台功能設計上,可以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使用情境示例:
工作疲憊者:「今天工作很累,覺得努力都沒有意義。」
AI 哲學家引導:「你提到意義感的缺失,讓我們思考什麼行動對你真正重要。柏拉圖認為理性與靈魂調和才是幸福,你今天的選擇中有哪些是由理性驅動的?」
團體排斥感:「我在團體中總覺得自己不被接納。」
AI 哲學家引導:「自我存在於你對自己價值的認知,而非完全依賴外界評價。今天有哪些行動或想法能彰顯你的價值?」
從研究性角度,這種平台可探索三個問題:
結論:
這個 AI 哲學家平台不僅是哲學研究的延伸,也是心理支持的創新工具。它提供使用者安全、正向的思考空間,讓哲學智慧成為心理引導的資源,同時也為 AI 在教育與心理領域的應用提供了研究與實驗的方向。未來可以進一步測試不同哲學家角色、不同引導策略對心理舒緩與自我探索的效果,形成兼具知識性與應用性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