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聊到「系統狀態可見性」和「系統與真實世界的關聯性 」,強調的是讓使用者理解系統的「現在狀況」與「生活語言」。
這一篇我們繼續往下走,來看看另外兩個對日常設計影響非常大的原則:使用者的操控自由與 一致性與標準。
這兩者看似不同,但其實都和「降低使用者的挫折感」緊密相關。
使用者在操作系統時,難免會有誤觸、誤點的情況。如果設計沒有留後路,這些錯誤就會讓人感到焦慮,甚至直接放棄使用。
這裡的關鍵就是:設計要讓使用者隨時有「撤回」、「取消」或「重來」的自由。
總結來說:不要把使用者鎖死在系統裡,而是讓他們隨時能「掌控」自己要走的路。
人類是習慣的動物,當我們學會某種操作模式後,就會希望在其他地方也能用同樣的方式解決問題。如果設計違反這個習慣,就會讓人「卡住」,甚至誤以為自己操作錯了。
這就是一致性與標準的核心:讓使用者能用過去的經驗,無痛延伸到新的情境。
總結來說:一致性是讓使用者「不需要重新學習」的UX,自然就能專注在操作本身。
「使用者的操控自由」和「一致性與標準」看似是兩條路,但實際上它們互相支撐。
舉個例子:假設某購物網站的「返回」按鈕不是放左上角,而是藏在右下角,還用了一個陌生的符號。這樣就算有「自由」功能,使用者也未必找得到,反而增加挫折。
所以這兩個原則加在一起,就是 UX 設計中最重要的「安心感」來源。
設計不該讓使用者感到「被系統綁架」,也不該讓人「重新學一套語言」。
在這兩個原則的輔助下,系統會更直覺、更貼近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