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先一起來回顧一下前幾章所學到的新詞。
有編寫程式碼用的編輯器,執行程式用的終端機。接著在(AI生成的)程式碼中,包含了要處理的資料及處理它們的流程。
資料包含了三種基本型別:數字、字串及布林值、以及三種集合型別,分別是陣列、字典及集合(Set)。
而程式碼的流程中,有一般的運算、依條件不同執行的分叉,以及反覆動作的迴圈。
最後我們學了可以把一段流程裝起來的函式。
這些詞彙不光是在 Python 程式語言上適用,而是大部份的程式語言,都包含了差不多的東西。當你對這些概念相當熟悉後,要換到不同的語言上,就是找出對應這些概念的寫法跟各語言的習慣是什麼。當然每個程式語言都會有一些獨特的部份,但是上面這些詞彙跟概念幾乎都是通用的。
之前我們介紹過兩種跟 AI 的互動方式,第一種是直接在 Web 版的 AI 輸入文字,再將結果貼到編輯器中。第二種[TODO: 待補]是使用編輯器延伸功能上的對話視窗,或是直接在程式碼編輯器上操作 AI。
請寫一個函式 analyze_scores(score_list)
,它接收一個考試分數陣列,然後:
[優等人數, 良好人數, 及格人數, 不及格人數]
請呼叫這個函式,傳入分數陣列 [95, 67, 84, 55, 78, 92, 45, 88]
,並印出各等級的人數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