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2
0
佛心分享-讓我升級的那些書

【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私心大分享系列 第 12

【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Day12 你的 Code 值多少錢?一個工程師讀完《向上管理》後的殘酷領悟

  • 分享至 

  • xImage
  •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15/20124462BBswP5YvrZ.png

你的 Code 值多少錢?一個工程師讀完《向上管理》後的殘酷領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技術能力很強的同事升職了,而你還在原地踏步的經驗?

你心想:「我的程式碼寫得比他好,Bug 比他少,為什麼升職的是他?」

或者,你花了一整個週末解決了一個複雜的技術問題,週一上班時興奮地跟主管分享,結果主管只是淡淡地說:「嗯,很好,繼續加油。」

你心裡想:「他是不是不知道這個問題有多難?」

這就是典型的「向上管理」問題。

很多人以為,只要技術夠強,自然就會被看見、被重用。
但現實是,在辦公室這個複雜的生態系統中,技術能力只是成功的一個要素,更重要的是「讓你的價值被看見」。

博客來-向上管理‧向下管理:埋頭苦幹沒人理,出人頭地有策略,承上啟下、左右逢源的職場聖典》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它教會我,辦公室政治不是「勾心鬥角」,而是「理解人性」和「創造價值」。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26/20124462j71UnUqYOA.png

觀察一:陷入「任務導向」陷阱,忘了自己是來「解決問題」的

很多優秀的工程師,都是完美的「任務終結者」。他們能將收到的需求,用最精妙的方式實現。
但他們常常忘了一件事:完成主管交辦的任務,不等於為公司創造了價值。

在主管的視角裡,一個工程師優化了 75% 的效能,如果沒有後續的說明,這件事的意義,可能就只是一個待辦事項被打上了勾。
主管每天要處理幾十件這樣的事,他不會、也沒有義務去深究每個技術細節背後的偉大之處。

書中啟示:學會用「對方的語言」,翻譯技術的價值

向上管理的精髓,並非溜鬚拍馬,而是有策略地將技術成果,「翻譯」成管理者、決策者能聽懂的「商業語言」

一位高影響力的工程師,會主動說明他的工作成果,究竟對應到哪些商業目標:

  • 成本節省:例如,「這次優化預計能讓伺服器成本降低 30%。」

  • 營收增長:例如,「新功能上線後,預計能將用戶轉換率提升 10%。」

  • 效率提升:例如,「重構了這個模組後,未來開發相關功能的速度可以快一倍,也減少了 40% 的客服工單。」

  • 風險控管:例如,「我發現一個潛在的資安風險並已修復,避免了可能造成的客戶資料外洩。」

【低效溝通 vs. 高效溝通】

一個普通的工程師完成任務後,可能會說:

「主管,那個登入流程的效能優化,我做完了。」

而一個懂得向上管理的工程師,則會這樣匯報:

「主管,關於登入流程的優化很成功。調整資料庫查詢之後,現在 API 響應時間縮短了 75%。
這預計能讓使用者體驗提升 30%,並減少一半的登入失敗客訴。

「另外,在過程中也發現第三方 API 有頻率限制的風險。這裡有兩個備案,我認為A方案比較好,看看你的決策......」

看出差別了嗎?後者不只報告「做了什麼」,更強調了「帶來什麼價值」,並主動拋出潛在風險與解決方案,邀請主管參與決策。
他展現的,是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為業務負責的專業形象。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26/20124462ixpRmmt1ul.png

觀察二:厭惡「辦公室政治」,結果讓自己寸步難行

工程師普遍對「辦公室政治」嗤之以鼻,認為那是爾虞我詐、浪費時間的事。
所以,常能看到工程師們在私下抱怨:

  • 「PM 又提了一個無理的需求,完全不懂技術!」

  • 「設計師的稿太理想化了,根本做不出來。」

  • 「乾脆照我們的技術標準來,不要管他們。」

這種「對抗思維」的結果,就是跨部門合作處處碰壁,專案不斷延期,最後的苦果還是整個團隊一起承擔。

書中啟示:所謂政治,是「資源」與「人性」的協商

這本書點出一個殘酷真相:只要有資源分配,有不同立場的人,就一定有政治。你選擇逃避,就等於放棄了你的話語權。

職場上的政治,更多時候是關於「如何協調不同利害關係人 (Stakeholder) 的需求」:

  • PM 的壓力:來自產品上線時程與市場目標。

  • 設計師的堅持:來自於對使用者體驗的追求。

  • 工程師的考量:是技術的穩定性與可擴展性。

立場不同,沒有對錯。一個只會說「這做不到」的工程師,會成為團隊的瓶頸。
而一個懂得溝通的工程師,會把對話變成一場共創。

與其說:

「這個需求技術上做不到,時程太趕了。」

不如試著說:

「我理解這個需求是為了達成『X目標』,這很重要。
不過,目前的方案可能會帶來『Y風險』,而且需要額外兩週開發。我們是否可以先推出一個 MVP 版本,滿足 80% 的核心需求,同時確保穩定性?

這種溝通方式,展現了三件事:

  1. 同理心:你理解對方的目標。

  2. 專業度:你指出了具體的技術風險。

  3. 解方思維:你提出了雙贏的替代方案。

當一個工程師能做到這點,他就不再只是個「碼農」,而是一個能影響產品決策的「關鍵角色」。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26/20124462RXM3ZvPQu7.png

如何實踐?高影響力工程師都在做的兩件事

道理很簡單,但如何內化成習慣?
根據觀察,那些職涯發展順利的工程師,通常具備兩種行為模式:

1. 建立「主動同步」的機制

他們不會等主管來問進度,而是建立一套自己的「同步節奏」,例如一封簡潔的週報。這份週報通常包含:

  • 本週亮點 & 價值:完成了什麼,以及這件事對業務的幫助。

  • 遇到的挑戰 & 反思:展現解決問題與學習的能力。

  • 下週規劃:讓主管安心,知道一切都在掌控中。

  • 需要協助之處:明確指出需要主管協調的資源或決策。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26/201244622JN4mI4tAh.png

這個簡單的動作,能強迫自己每週反思工作的價值,同時也讓主管成為你的「盟友」,而不是「監工」。

2. 把「技術語言」切換成「商業語言」

在任何溝通場合,他們會有意識地轉換語言:

  • 當他們談架構,他們不會只說「這個架構很優雅」,而是會說「這個架構能支撐未來 3 年的業務成長,並降低 20% 的維護成本。」

  • 當他們談新技術,他們不會只說「這個技術很酷」,而是會說「導入這項技術,能提升 50% 的開發效率,讓我們更快響應市場需求。」

當你開始用決策者的視角來思考和溝通,你自然就會獲得決策者的信任與重視。

總結:你的價值,需要由你來定義與傳達

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他程式寫得沒你好,卻升職比你快?

答案或許是:因為他比你更懂得如何「呈現」自己的價值。

向上管理,不是一種辦公室生存的伎倆,而是一套高效的「價值溝通」框架。

它提醒我們,技術能力是 1,但溝通與商業思維,是後面的 0。
沒有後者,前者再強大,也可能被困在原地。

重點是: 在辦公室這個複雜的生態系統中,技術能力只是成功的一個要素,更重要的是「讓你的價值被看見」。

#向上管理 #辦公室政治 #技術職涯 #溝通技巧 #吳桑尼的升級書單


上一篇
【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Day11 非暴力溝通:為什麼你的 Code Review 總是變成互相指責?
系列文
【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私心大分享12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