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廠不只是生產螺絲,也可能生產駭客的跳板。
對象:OT 工程師、IoT 開發者、資安團隊、CISO
關鍵詞:AI in OT|IoT Security|工控系統|邊緣 AI|零信任
AI 正在進入兩個傳統上「資安薄弱」的領域:
這些環境的挑戰是:設備壽命長、更新困難、資安意識不足。
AI 加入後,風險不只來自網路,還多了「模型可被誤導或毒化」的新向量。
領域 | 新增風險 | 實例 |
---|---|---|
OT 工控系統 | AI 模型誤判數據,導致錯誤控制 | 偵測異常溫度失敗 → 爆炸風險 |
IoT 裝置 | 模型在邊緣設備上被竊取 | 攻擊者複製智慧攝影機的影像辨識模型 |
供應鏈 | OTA 更新被注入惡意模型 | 智慧路燈下載到被毒化的模型 |
資源受限環境 | 無法跑完整防護,難以偵測攻擊 | IoT 晶片 RAM 不足,無法加密所有流量 |
模型驗證與簽章
邊緣 AI 的保護
零信任網路
即時監控與異常偵測
安全更新流程
import hashlib
def verify_model(file_path, expected_hash):
with open(file_path, "rb") as f:
data = f.read()
file_hash = hashlib.sha256(data).hexdigest()
return file_hash == expected_hash
listener 8883
cafile /etc/mosquitto/ca.crt
certfile /etc/mosquitto/server.crt
keyfile /etc/mosquitto/server.key
require_certificate true
PM:這個 AI 監控系統會不會誤判?
你:當然會,不然怎麼叫 AI。重點是我們要有第二層防護。
AI 讓 OT/IoT 更聰明,也讓駭客更有機會。
防護策略必須同時考慮模型、網路、裝置與更新流程。
唯有將 AI 納入完整 OT/IoT 安全架構,才能讓智慧城市不變成「駭客樂園」。
探討 AI SOC 與藍隊如何利用 AI 進行即時偵測、事件調查與防禦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