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7
0
自我挑戰組

《金剛經》三十天閱讀之旅:初學者的經典探索系列 第 17

《金剛經》Day 17:福德無實,志工布施心無掛礙

  • 分享至 

  • xImage
  •  

(第 19 品 法界通化分)《金剛經》第19品講「福德無實」,意思是即使你用無數珍寶去幫別人,得到的福德(好處)像水一樣流動,抓不住。比如最近花蓮馬太鞍溪因堰塞湖問題造成洪災,「鏟子超人」「手機超人」們自掏腰包幫災民清淤泥、修手機,想幫助大家早點恢復家園,他們沒想著被感謝,卻常收到災民洗雨鞋、送補給的溫暖。

這對我們的生活很實用:我們常希望別人感謝或肯定,但真正的布施是真心去做,不執著於感謝。感謝常會自然來,但就算沒得到感謝,我們的付出本身就是完整的,心裡還是輕鬆自在,無牽無掛。

怎麼在生活中真心付出,做到心無掛礙?

原文區

第 19 品 法界通化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白話翻譯

須菩提問佛陀:「世尊,如果有人用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寶來布施,他因此得到的福德多不多?」
佛陀回答:「很多,須菩提!因為這個因緣,他的福德非常多。」
佛陀接著說:「但如果福德是固定實在的東西,我就不會說他福德多。正因為福德本質上是無實、不可執著的,所以我才說福德多。」

生活應用

  • 不執著於別人的感謝:花蓮水災中,「鏟子超人」幫災民清淤泥,「推拿超人」幫志工按摩舒緩疲勞,他們沒想著要聽謝謝,有些人收到洗雨鞋的感謝,有些人默默離開。他們的心態是:幫忙是因為想幫,感謝常會自然來,但就算沒人說謝謝,付出本身就夠了,心裡還是輕鬆自在。

  • 不執著於回報:「拖吊超人」免費拖走泡水車,「霜淇淋超人」送出上千份冰品,「物流超人」拆上千個網購紙箱,他們自費出力,沒想拿報酬。災民的笑臉是意外的溫暖,但就算沒看到笑臉,他們也完成了自己的付出,心無掛礙。

  • 不執著於成就感:「手機超人」幫災民修泡水手機,「鏟子超人」清完一戶人家,泥巴還很多,卻把工具留給下一批人,沒想「這是我的功勞」。他們不執著於「我做得多厲害」,而是繼續幫下一戶人家,知道成果是大家一起努力來的,自己的心還是踏實的。

簡單心得

花蓮水災中的「鏟子超人」「拖吊超人」「手機超人」們真心幫忙,沒執著於感謝或回報,有些人收到災民的溫暖,有些人幫忙完就默默離開。

《金剛經》提醒我們:福德像流水,抓不住,也不用抓。真心付出,不管有沒有感謝,我們的心都能無牽無掛,生活也更有意義。

布施心力,心無掛礙,這是生活的簡單智慧。

我的實踐三問

  • 我有沒有執著於感謝?
    回想最近,問自己:「我有沒有因為沒被感謝而心裡不舒服?」想想「推拿超人」幫志工按摩,沒想被謝謝,有些人收到溫暖,有些人沒收到,但他們心裡自在。試著告訴自己:幫忙是為了幫忙,感謝只是額外的因緣,沒感謝我也開心。

  • 我有沒有執著於回報?
    做完一件事時,問自己:「我有沒有太在意別人會不會肯定我?」想像「霜淇淋超人」送冰品,沒想報酬,災民的笑臉是意外的喜悅。試著專注於把事情做好,比如幫家人做點事,沒回報也心安。

  • 我有沒有執著於成果?
    幫完別人後,問自己:「我有沒有覺得這成果是『我的』?」記得「鏟子超人」清完泥巴把工具留給別人,沒計較功勞。試著體會一切是因緣聚合,繼續做好下一件小事,比如幫朋友跑個腿,心裡還是踏實。

參考


上一篇
《金剛經》Day 16: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系列文
《金剛經》三十天閱讀之旅:初學者的經典探索17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