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組織共榮、共好系統思考之全局觀」- 敏捷組織的行動原則
一個成熟的敏捷組織,究竟是什麼樣貌?許多人對此抱有迷思。
它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純粹層級組織,那樣的結構雖然穩定,卻犧牲了速度與靈活性。它也不完全是無邊界的、全然扁平的分散式組織,那樣的形態雖充滿活力,卻可能迷失方向。
更精準地說,一個成熟的敏捷組織,是兩者特性的混合體——它是一種更接近「分形網絡」的生命體。它既保留了輕量級層級所帶來的「方向感」,又充分發揮了分散式團隊所賦予的「靈活性」。
然而,當我們大力倡導團隊自主、賦予其高度權力(分散組織的特徵)時,一個潛在的、巨大的風險也隨之而來,那就是「穀倉效應」 (Silo Effect)。當各自為政的團隊,開始將部門利益置於公司整體利益之上時,敏捷所帶來的優勢將蕩然無存,甚至反噬組織。
作為敏捷組織領導者,這會是不斷要面對的一個難題。
「在賦予團隊高度自主權(分散式)的同時,如何防止『穀倉效應』的產生,並確保所有團隊最終能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實現整體的敏捷呢?」
「穀倉效應」並非人性之惡,而是一種系統性的結果。它是一種「不健康的」分散式組織的典型併發症,其病根,在於組織的轉型只做了一半——只下放了權力與目標(自主),卻沒有同步建立跨越團隊邊界的「共享脈絡」、「人際信任」與「集體認同」(連結)。
這如同一個國家,只冊封了地方領主,給予他們土地與自治權(自主),卻沒有建立起統一的文化、通暢的貿易路線與共同的國家認同(連結)。其必然的結果,就是領主們各自為政,固守自己的穀倉。在組織中,這便體現為部門間的資源爭奪、資訊壁壘與政治內耗。
要從根本上治療「穀倉效應」,就必須為組織注入那缺失的「連結」。我們所探討的「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正是從不同層面,直接削弱「穀倉效應」生存土壤的系統性解藥。
連結力:建立跨越穀倉的「人際網絡」
這是最直接的解藥。「穀倉」的根基,是人際關係的疏離。透過「One Cafe」、「隨機咖啡」等實踐,組織可以在各個穀倉之間,建立起無數條私人的、非正式的「人際橋樑」。當不同部門的成員,不再只是 Email 上的陌生人,而是曾在咖啡桌旁一同歡笑、一同抱怨的夥伴時,「我們」的感覺,就會自然地超越「我的部門」。
覺知力:擴大責任邊界,看見系統全局
「穀倉」內的領導者,其視野往往只及於自己穀倉的圍牆之內。覺知力的修練,則要求領導者將當責的範圍,從「對我的任務負責」,擴展到「對整個系統負責」。一個有覺知力的人,在做決策時會反問自己:「我這個決定,是否會對其他穀倉造成困擾?是否會損害最終的客戶體驗?」這份向內觀照的覺知,能有效抑制本位主義的衝動。
通靈力:聚焦共同的敵人與機會
「穀倉效應」最典型的特徵,就是「砲口對內」。通靈力的修練,則是為所有團隊,架設一架望向外部的「共同望遠鏡」。當所有團隊都透過這架望遠鏡,清晰地看見了同一個強大的「外在競爭者」、同一個待解決的「客戶痛點」時,他們就擁有了一個共同的「北極星」。這個強大的外部焦點,會自然地促使他們放下內部矛盾,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韌適力:形成「同舟共濟」的生存共識
「穀倉效應」在平時是內耗,在危機來臨時,就是系統性的脆弱點。韌適力的修練,讓組織明白,在面對重大衝擊時,沒有任何一個穀倉可以獨善其身。一個部門的崩潰,可能引發整個價值鏈的連鎖反應。這種「同舟共-濟」的生存共識,會促使團隊在困難時期,主動地互相支援、共享資源,而不是關起門來保護自己的糧倉。
行動力:在「共同實踐」中建立革命情感
僅靠開會或團建,很難打破根深蒂固的穀倉。行動力的修練,特別是「從簡單開始」的跨部門「最小可行行動」(MVA),是打破隔閡最強的黏著劑。將不同穀倉的人,拉進同一個「實驗小隊」,為一個具體的、短期的小目標共同奮鬥。在這個「一起解決問題」的真實場域中,團隊成員會建立起遠比任何組織圖都有力的、基於實戰的革命情感。
要從根本上解決穀倉效應,關鍵在於領導者角色的轉變。
在傳統的層級思維中,一個領導者的成功,體現為他所守護的「穀倉」是否夠大、糧食夠多、資源夠豐富。
然而,在一個敏捷的網絡化組織中,一個領導者的價值,不再是建立一個強大的個人穀倉,而是成為一個孜孜不倦的「網絡的編織者」。他們的成功,取決於他們所管理的網絡的「連結密度」與「健康程度」。他們致力於提升整個組織的五項修練水平,鼓勵自己團隊的人才流動到其他部門,主動分享資訊與資源,以身作則地打破壁壘。
最終,一個沒有穀倉效應的敏捷組織,並非一個沒有邊界的組織,而是一個其邊界充滿了「滲透性」的組織。資訊、人才與信任,能夠在其間自由地流動。而領導者的終極任務,就是確保這份珍貴的流動,永不停止。
總結來說,一個敏捷轉型中至關重要的悖論:組織追求的「分散式自治」,若沒有以同等、甚至更大力氣去建設「系統性整合」,最終通往的將不是敏捷,而是分裂。
「穀倉效應」並非人性的必然,而是系統設計的失衡。它是在我們熱情地賦予團隊「自主權」時,卻忽略了同步培育「連結感」與「全局觀」的自然結果。
而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連結力、覺知力、通靈力、韌適力與行動力——正是填補這份缺失的系統性解藥。它們共同構成了敏捷組織的「整合性作業系統」,確保了每一個獨立運-作的團隊,都能在共享的脈絡、信任與目標下同頻共振。
最終,這一切都回歸到領導者自身的修練與選擇。在敏捷的世界裡,領導者最大的貢獻,不再是建立一個固若金湯的個人堡壘,而是成為一名永不倦怠的「網絡的編織者」,將自己的成功,定義在整個組織的健康與連結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