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0
0
自我挑戰組

《道德經》三十天閱讀之旅:初學者的經典探索系列 第 20

《道德經》Day 20:道生萬物,知始守母,益而不害 —專案進行三部曲

  • 分享至 

  • xImage
  •  

昨日我們探討放下執著、包容不同與無懼生死的智慧,今天聚焦《道德經》第51、52、53章:自然、守本與正道。

第51章教我們道生德養,順應自然不占有;
第52章提醒知始守母,見小守柔以長存;
第53章警示遠離奢華,行於大道不偏離。

在現代生活中,如何順應自然而不強求?如何專注根本以保持清明?如何避免浮華並堅持正道?

原文區

通行版 第 51、52、53 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習常。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綵,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
是謂盜夸。非道也哉!

帛書版 第十四章 尊貴(51) / 第十五章 守母(52) / 第十六章 盜竽(53)

道生之而德畜之 物形之而器成之
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也 德之貴也 夫莫之爵也 而恆自然也
道生之 畜之 長之 遂之 亭之 毒之 養之 覆之
生而弗有也 爲而弗恃也 長而弗宰也 此之謂玄德

天下有始 以爲天下母
既得亓母 以知亓子 復守亓母 沒身不殆
塞亓兌 閉亓門 終身不堇
啓亓兌 濟亓事 終身不逨
見小曰明 守柔曰強
用亓光 復歸亓明
毋遺身殃 是謂襲常

使我挈有知也 行於大道 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 民甚好解
朝甚除 田甚蕪 倉甚虛 服文采 帶利劍 厭食而齎財有餘 是謂盜竽 非道也

經文大意

第51章:

「道」使萬物生出,「德」使萬物得到滋養,事物讓它們有形,環境條件使它們完成。
所以,萬物無不尊崇「道」、珍視「德」。
道之所以尊貴,德之所以寶貴,並不是誰規定的,而是自然而然的。
因此,道生養萬物,德畜養萬物;使它們成長、保護它們、照顧它們。
但它生養萬物卻不據為己有,成就萬物卻不依仗、誇耀,讓萬物成長卻不支配它們。這就叫做「玄德」。

  • 大意詮釋
    道就像天地的規律,讓生命誕生;德就像自然的滋養力量,讓生命能夠延續。
    萬物生長不是因為誰的命令,而是自然的法則。
    真正的德行是「默默成就他人,卻不佔有、不誇耀、不控制」,就像父母養孩子、老師教學生、太陽普照大地,一切自然發生。

第52章:

天下萬物都有開始,那個「開始」就是天下的母親。
能夠認識這個「母」,就能了解萬物(子);認識了萬物,還能回到母的本源,這樣一生都不會有危險。
關閉欲望的出口,守住內心之門,就不會過勞;若放任慾望,不斷追逐,就無法自救。
能看到細微的,就是明智;能保持柔弱的,就是堅強。
善用自己的光明,又能回歸本源,就不會有災禍。這就是常道。

  • 大意詮釋
    萬物都有一個源頭,那就是「道」,就像母親生下孩子。若能認識到這個源頭,就能理解世間萬物,並且回歸到根本,就不會迷失。
    人若能節制慾望,關閉外在的誘惑,就能過簡單安穩的生活;若被慾望驅使,就會陷入無窮煩惱。
    真正的智慧是能觀察微小、保持謙卑柔弱。真正的力量,是懂得回歸內心的光明,不迷失於外物。

第53章:

假如我有一點知識,走在大道上,我只會怕偏離大道。
大道非常平坦,但人們卻喜歡走捷徑。
朝廷過於華麗,田地荒廢,倉庫空虛;
人們穿著華麗的衣服,腰間佩帶鋒利的劍,追求美食,財富有餘。
這就是「盜匪的驕傲」,完全不是大道啊!

  • 大意詮釋
    大道其實很簡單、很平坦,但人卻喜歡投機取巧,走捷徑。
    社會的現象是:宮廷奢華,百姓卻田地荒蕪、糧倉空虛;人們沉迷於奢侈的衣服、美食和財富,甚至以武力為榮。
    這些都偏離了「大道」的自然與樸素,只是外在的虛榮,最終只會導致社會混亂。

意思整理

第51章:道生德養 — 寫程式的「玄德」

經文:「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例子:
你開源了一個框架或工具:

  • 很多人用它寫程式,但你不把使用者「當作你的資產」→(生而不有);
  • 你持續維護,但不因此覺得全世界都該感謝你 →(為而不恃);
  • 你給出 API 和文件,卻不去控制別人一定要怎麼用→(長而不宰)。

這就是工程師的「玄德」:付出與創造,卻不佔有、不控制。

第52章:知始守母

經文:「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

例子:
一個新手學寫程式:

  • 初學時只想「趕快做出酷炫功能」(子),結果程式碼混亂,Bug 不斷。
  • 後來發現根本(母)在於基礎:資料結構、演算法、設計原則。
  • 當你守住這個基礎(母),你就能駕馭更複雜的專案。

之後在開發複雜系統時,就會專注於基礎架構的穩定性(「母」),如乾淨的程式碼、清晰的設計原則,而不是一味追求新功能(「子」)。即使項目規模擴大,仍守住這些基礎,避免系統崩潰。當你守住這個基礎(母),你就能駕馭更複雜的專案。例如,Linux核心的設計始終堅持簡單與模組化,這是「守母」的體現。

工程師最強大的「武器」不是工具,而是守住基礎(見小曰明),保持耐心(守柔曰強)。

第53章:益而不害

經文:「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例子:

  • 某些團隊愛追逐「華而不實的新技術」,瘋狂套框架、買昂貴套件(文綵、利劍),結果系統臃腫難維護(倉甚虛)。
  • 看起來很潮,卻讓產品 bug 叢生、開發效率下降(盜夸)。
  • 相反,若回到大道,寫清楚的程式碼、維護乾淨的架構、少即是多,反而讓系統更長久穩定(益而不害)。

技術的「大道」是簡單,而不是炫技。

結語

第51、52、53章教我們:順應自然、專注根本、遠離浮華。道生德養讓我們無私付出,知始守母讓我們穩步成長,益而不害讓我們回歸簡單。

實踐三問:

  • 道生德養:我是否能付出而不強求?
  • 知始守母:我是否能回到初心,不被外物分心?
  • 益而不害:我是否能遠離浮華,堅守簡單?

試試在生活中應用這些智慧,觀察它如何改變你的視角!

參考

延伸思考:小故事:新創團隊的專案挑戰

一個新創團隊接到一個手機 App 專案,客戶要求三個月內上線。

第一步(第51章 → 生而不有)
專案經理沒有凡事強控,而是提供工具、設計規範和清楚的方向,讓工程師自由發揮。
→ 這是「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的精神:給環境,不奪成果。

第二步(第52章 → 守母知子)
團隊先確定「母」:核心架構(API 設計、資料模型)。
有了這個基礎,後面無論加聊天功能、地圖功能,都能有序擴充。
→ 這是「既得其母,以知其子」的智慧:抓核心,才能應對變化。

第三步(第53章 → 大道甚夷)
但隨著時程壓力逼近,有人提議「先快點硬寫,測試文件先省」。
雖然功能如期交付,但程式債累積,後期維護困難。
→ 這正是「大道甚夷,而人好徑」的寫照:捷徑短暫有用,卻埋下長期隱患。

啟示

一個專案要成功:

  • 要養而不控(51章)
  • 要守住核心(52章)
  • 不要亂走捷徑(53章)

這三點合在一起,就是專案長期健康運行的關鍵。


上一篇
《道德經》Day 19:日損無為,真善包容,生死無懼
下一篇
《道德經》Day 21:修身養德,赤子純真,玄同無爭
系列文
《道德經》三十天閱讀之旅:初學者的經典探索21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