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次聊天又過了一個多月。
幾天前,阿偉傳訊息問我有沒有空,說剛參加完大學同學會,心情有點複雜,想找我聊聊。從他的語氣看來,似乎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週五傍晚,阿偉比約定時間早到了十分鐘。
他一進門就直奔我們的老位子,臉上掛著一種說不出的複雜表情。
「你知道嗎,」阿偉一坐下就迫不及待地開口,「上週的同學會真的讓我很受刺激。」
我示意他慢慢說。
「我遇到以前同班的志明,記得嗎?大學的時候他程式寫得沒我好,期末作業還常常來問我問題,成績也就中等而已。」阿偉的語氣帶著一種複雜的情緒,「結果你猜怎麼著?他現在是某家新創公司的manager,年薪幾乎是我的兩倍!」
「哇,那還不錯啊。」我說。
「重點不是這個,」阿偉搖搖頭,「重點是他升得這麼快的原因。他說他剛進那家公司的時候,有個大學學長正好在裡面當CTO。那個學長覺得他很值得栽培,就一路帶著他,給他機會、推薦他,短短三年就從普通工程師升到manager。」
他停了一下,眼神變得有些迷茫,「而我呢?我寫code比他厲害,解決過的技術難題比他多,但我連升個工程師職等都要等半年評估。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週五傍晚的咖啡廳依然熱鬧,但阿偉顯然無心享受這份悠閒。
「你知道嗎,我昨天晚上躺在床上想了很久,」他繼續說著,「志明的成功讓我意識到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在職場上,光有能力是不夠的…」
我點點頭,等他繼續。
「我感覺我就像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自嗨一樣。自己覺得很厲害,但實際上...我感覺自己根本在瞎忙嘛。」阿偉看起來真的很沮喪。
「那小橘有覺得你很厲害嗎?」我故意岔開話題。
「拜託,小橘可是我的知己耶。」阿偉難得笑了一下,但很快又垮下臉,「可是小橘又不能幫我升職加薪。」
我喝了口咖啡,「所以你現在...是覺得自己缺少貴人囉?」
「對啊。我想我需要有人為我的價值背書,」他說得很直接,「就像志明有那個CTO學長一樣。但我不知道要怎麼讓這些人看見我、信任我,然後願意在關鍵時刻為我說話。」
阿偉嘆了口氣,語氣變得有點無奈,「我知道那些很會講話的人,像小陳,他們就很擅長這種事情。他們好像天生就有貴人緣,總是有人願意幫他們說話、推薦他們。唉…我也好希望可以有貴人運喔…」
「阿偉,我先問你一個問題,」我說,「你覺得什麼是貴人?」
「呃...就是在關鍵時刻能幫助你的人吧?」他想了想,「像是老闆的老闆,或是有權力的主管之類的?」
「那如果我告訴你,你其實已經有幾個貴人了呢?」
阿偉愣了一下,「蛤?我有嗎?我怎麼不知道?」
我拿出筆記本,開始寫字,「你還記得你跟老楊爭取重構資源那次嗎?」
「記得啊,那次我還寫了很詳細的分析給他呢。」
「對,然後老楊最後同意讓你重構了對吧?」我說,「這代表什麼?」
「嗯…」阿偉停了一下,「代表...他信任我的判斷?」
「沒錯!」我在紙上寫下「老楊… 信任你的技術判斷」,「老楊現在已經把你當成技術方面的可靠諮詢對象了。這就是一種貴人關係的開始。」
阿偉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還有老黃,」我繼續寫,「你們現在合作得很好對吧?他會主動找你討論架構設計,也會在Code Review時給你建設性的建議了。」
「對欸,老黃最近確實比較會跟我討論技術細節了。」
「這代表他認可你的技術能力,」我說,「在技術團隊裡,老黃的話是有份量的。如果他認可你,其他工程師也會更容易接受你的提議,對吧?」
我接著寫下第三個名字,「還有小P,你們最近合作得怎麼樣?」
「還不錯啊,雖然一開始有點磨合,但現在他會主動問我技術方面的可行性,也會聽我的建議調整產品設計了。」
「你看,」我把筆記本轉向他,「你其實已經在建立你的影響力圈了,只是你沒有意識到這些關係的戰略價值。」
阿偉盯著紙上的三個名字,一時語塞。原來他一直在找的貴人,早已經在他身邊了?
「但是,」阿偉還是有點困惑,「這些人會願意在我需要的時候,真的為我說話嗎?就像...如果我想要升職,他們會推薦我嗎?」
「這就是關鍵問題了,」我說,「貴人可不是隨便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靠拍馬屁得來的。真正的貴人關係,是要建立在專業互惠和信任基礎上的。」
我在本子上寫著:
阿偉的價值 → 對方的需求
阿偉的需求 ← 對方的價值
「你想想看,老楊為什麼會信任你的技術判斷?」
「因為...我後來確實成功幫他解決了技術債的問題,讓他可以不用擔心系統崩潰嗎?」
「對!你用你的技術專業,解決了他在管理上面的痛點。於是,老黃也會更願意為你爭取更多開發的時間。」我說,「老黃呢?」
「老黃會跟我一起討論架構設計和技術方案,我也會主動分享一些新的想法給他。」
「沒錯,所以你是老黃在公司裡,不可多得的技術夥伴。小P呢?」
「我幫他把模糊的需求變成可行的解決方案,而且他也會跟我討論用戶的真實需求。」
「你發現了嗎?」我指著筆記本,「每一段關係都是雙向的,都是基於專業能力的互惠。這不是什麼『搞政治』,這其實只是專業協作的良好展現而已。」
阿偉慢慢點頭,「你的意思是說,我不需要變成什麼很虛華的人,只要繼續做好我擅長的事情,然後主動跟對的人合作就可以了嗎?」
「沒錯!而且你想想看,這些人會為你說話,不單純是因為人情,而是因為他們也知道你的專業價值對自己很有幫助,」我說,「這樣建立起來的關係才是穩固的。」
「那我現在應該怎麼做?」阿偉拿出手機,準備做筆記。
「我們來畫一張影響力地圖,」我說,「把你現有的關係,給分成贊助者、技術盟友、以及產品夥伴這三種類型。」
我翻到筆記本的新一頁,開始寫:
1. 贊助者 (Sponsor) - 老楊
- 他關心的:時程、成本、風險控制
- 你能提供的:技術方案的風險評估、時程預估
- 互惠關係:你幫他做出更好的技術決策,他給你更多資源和發言權
2. 技術盟友 (Ally) - 老黃
- 他關心的:技術品質、架構優雅性
- 你能提供的:創新想法、深度技術討論
- 互惠關係:你們一起推動技術改善,在團隊裡建立技術領導地位
3. 產品夥伴 (Partner) - 小P
- 他關心的:用戶體驗、產品成功
- 你能提供的:技術可行性評估、優化建議
- 互惠關係:你幫他做出更好的產品,他讓你的技術工作有更明確的商業價值
「哇,這樣分類之後感覺清楚很多耶!」阿偉愉快地打著字,「每個人在意的東西不一樣,我跟他們合作的方式也不一樣。」
「對啊,而且你發現了嗎?你不需要跟每個人都變成好朋友,」我說,「你只需要在專業上成為他們可以信賴的夥伴就夠了。」
阿偉飛快地記著筆記。
「好。現在我們有基本的影響力地圖框架了,」我說,「那接下來,換你練習看看。除了老楊、老黃、小P,還有哪些人已經跟你建立出這種互惠關係了呢?還有哪些人雖然還不夠熟悉,但有潛力成為你的貴人?」
阿偉皺著眉頭想了想,「嗯...還有小林算嗎?我之前花了很多時間幫他上手,現在他也會主動跟我討論技術問題。」
「當然算!小林現在可以算是你的後輩,等他熟悉業務後,很快他也會成為你的夥伴。」我說,「他對你有感激之情,而且你們有共同的技術語言。未來如果他發展得好,絕對會記得你的幫助。」
「還有誰?」我繼續引導。
「資安部的小李?上次系統有漏洞問題,我幫他們分析了問題根源,他後來還特別來謝謝我。」
「很好!跨部門的專業合作關係,」我在紙上又寫下一個名字,「小李現在知道你在資安方面也有sense,這對你的專業形象很有幫助。」
阿偉越想越起勁,「對了,還有新來的tech lead Amy,她之前問過我一些系統架構的問題,我有給她一些建議。」
「完美!Amy作為新來的主管,正需要快速掌握公司的技術全貌,」我說,「如果你能持續提供有價值的協助,她也可能成為你的贊助者之一喔。」
我把筆記本推向阿偉,「你看,其實你的影響力圈比你想像的,還要大很多喔。」
「天哪…」阿偉看著寫得滿滿的筆記本,感到有點難以置信。
「那我接下來,應該怎麼加深這些關係呢?」阿偉問。
「有個很重要的技巧,」我說,「與其尋求幫助,不如尋求建議。」
「有什麼差別嗎?」
「差很多喔,」我解釋,「如果你跑去跟老楊說『請幫我升職』,他會覺得你是來要東西的。但如果你說『我想了解一下,像我這樣的工程師,要怎麼樣才能在職涯上有更大的發展呢?』這就不一樣了。」
阿偉思考了一下,「因為這樣問,是站在尊重他的經驗和智慧的前提下,向老楊請益嗎?」
「沒錯!而且當你尋求建議時,對方會不自覺地站在你的角度思考,」我說,「他會開始關注你的發展,甚至主動為你創造機會。」
我接著給他更具體的例子:
「比如你可以去找老黃聊聊:『老黃,我想聽聽你的看法,你覺得我最近做的這些技術工作,哪些是對團隊最有價值的?有哪些我需要加強的地方嗎?』」
「哦!」阿偉眼睛一亮,「這樣既能讓他明白我的貢獻,又能獲得他的建議,還能讓他覺得自己的意見被重視。」
「對!而且很可能在這個過程中,他會主動提到你的優點,甚至願意在其他場合推薦你。」
我停了一下,看阿偉記筆記記得很起勁,決定再補充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項。
「不過阿偉,有幾個重要原則你一定要注意,」我說,「否則再好的關係也可能弄巧成拙喔。」
阿偉抬起頭,「什麼原則?」
「第一,親疏遠近要分清楚,」我說,「你的直屬老楊,還有同團隊的老黃,以及小陳、小林...他們,永遠是第一優先。不管你跟其他部門的關係再好,都絕對不能忽略他們。」
「為什麼?」
「想想看,如果你跟資安部的小李關係很好,結果老楊交代的事情你沒做好,或是老黃需要你支援的時候你在忙別的,他們會怎麼想?」
阿偉點點頭,「他們會覺得我不顧團隊,本末倒置。」
「沒錯!而且老楊作為你的直屬主管,他對你的評價能直接影響你的升職加薪。如果他覺得你心不在這個團隊,那再多的外部關係都沒用。」
我繼續說:「第二個原則更重要:絕對不能隨便越級。」
「越級?」阿偉看起來有點困惑。
「比如說,你不能直接跑去找『老楊的老楊』,也就是更高層的主管談事情,除非老楊知道並且同意。」我解釋,「還有,如果Amy作為tech lead想要你做什麼事,絕對不能影響到你在老楊團隊的工作,你一定要先照顧好老楊這邊的事情,而且必須取得老楊的同意才行。」
阿偉恍然大悟,「哦,我懂了。如果我直接答應Amy,老楊可能會覺得我不尊重他的權威。」
「完全正確。職場的層級關係非常敏感,違反了這些潛規則,不只會得罪你的直屬,還會讓其他主管覺得你不懂規矩。」
我在紙上畫了個簡單的圖:
親疏遠近優先級:
第一圈:直屬主管 (老楊)+ 意見領袖 (老黃)+ 同team夥伴 (小陳、小林…)
第二圈:跨部門合作夥伴 (小P、小李、小王…)
第三圈:其他關係 (Amy、其他高層…)
溝通原則:
- 有衝突時,內圈優先
- 跨圈合作要透明化
- 永遠不要讓直屬感覺被忽略
「最後一個原則,」我說,「所有的貴人關係都要讓你的直屬知道,保持透明。這樣他才不會覺得你在搞小圈圈,並且明白你在是為團隊建立更好的協作關係。」
咖啡廳裡的人潮開始增多,我們的對話也接近尾聲。
阿偉收起手機,表情跟剛進來時完全不一樣了。
「我現在明白了,」他說,「原來貴人不是那種會突然從天而降、解決我所有問題的神奇人物。」
「哈哈,那你現在覺得貴人什麼?」
「貴人是那些願意在關鍵時刻,為我的價值背書的專業夥伴,」他慢慢地說,「而且這種關係是要我主動建立和維護的,如果被動等待那是不會有的。」
我點點頭,「而且你發現了嗎?你不需要變成一個很會社交的人,你只需要用你的專業能力,跟對的人建立洽當的互惠合作關係就夠了。」
阿偉站起身準備離開,「那我下週就開始行動。我想先找老黃聊聊,問問他對我工作的看法,然後再跟老楊約個時間討論職涯發展。」
「很好的計畫。」我說。
他笑著說:「原來所謂貴人運,其實沒有我想的這麼神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