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人類)不只是生存;他們探索;他們創造」— 料理鼠王
在美國佛羅里達的一家野生動物園裡,住著一隻名叫林巴尼(Limbani)的黑猩猩。牠與眾不同,因為牠是一位「藝術家」。林巴尼能熟練地使用畫筆,在畫布上創作出色彩鮮豔的抽象畫作,作品甚至在網上公開販售,被譽為「黑猩猩界的畢卡索」。
動物園的保育員觀察到,林巴尼極富人性,學習能力很強。牠的藝術創作,不僅為動物園的保育工作籌集了資金,更引發了我們深刻的思考。
林巴尼之所以能如此,背後有一個關鍵的前提:牠身處一個被悉心照料的「庇護所」。自出生因肺炎被母親遺棄後,牠便受到人類無微不至的照顧。牠無需為食物擔憂,也無需為安全恐懼;牠被給予了關愛與尊重。
簡單來說,牠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中,底層的需求已然被全然滿足。
現在,讓我們將目光轉向牠在野外的親戚。在野外的黑猩猩,每天都面臨著最真實的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的挑戰。牠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尋找食物、躲避天敵、並在複雜的社群競爭中求生存。牠們的大腦與身體,都處於一種高度警戒的「生存模式」。
這揭示了一個深刻的、源於生命的真理:
如果在野外,充滿生存挑戰,必然很難展現藝術、高創意的產出。
這個道理,完美地對應到今日的組織環境。
現今組織內的工作,已多半是「知識工作」。組織所渴求的,正是如同藝術品般、充滿創意與高附加價值的產出。然而,許多組織的內部環境,卻如同一個危機四伏的「野外叢林」。
在這裡,員工雖然衣食無虞,但他們的心理,卻同樣處於「生存模式」:
當一個知識工作者,需要將大量的認知頻寬,用於應對這些內部的「生存挑戰」時,他們自然沒有多餘的心力,可以投入到馬斯洛金字塔最高層的「自我實現」之中。
因此,這個故事給予敏捷領導者一個最根本的啟示:組織要得到高創意、高產值,那就得「使」成員處於「心安」的狀態,即是處於馬斯洛理論金字塔的最高層。
領導者的終極任務,就是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在組織內部,親手打造一個高「心理安全感」的場域。這本身,就是一門深刻的領導藝術。
實踐一:「清晰的敘事」
領導者透過持續溝通願景與脈絡,為團隊在混亂的市場中,畫出一條清晰的路徑,以此消除「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安全威脅。
實踐二:「優雅的儀式」
領導者精心設計並守護組織的各種「儀式」(如回顧會議、慶祝活動),為團隊提供了可預期的、安全的節奏,以此來滿足成員對「歸屬感」的需求。
實踐三:「承接的空間」
領導者透過創造心理安全,去溫柔地「接住」團隊的脆弱、失敗與不同意見,以此來滿足成員對「尊重」的需求。
美國當代老年學研究專家,同時也是國家心理健康研究院的「老化研究中心」首任主任 Gene D. Cohen 所提出的 C = me^2 的創齡方程式,其中 C 代表創造力(Creativity)、m 代表個人的智識總體(Mass of knowledge)、e 代表經驗(Experience),且其為經驗的 2 次方乃是因將經驗分成內在(心理與情緒)與外在(累積的生活經驗、領悟與觀點)的關係。
我修改這個方程式成 C = me^(ps)。其中 C 代表創造力(Creativity)、m 代表個人的智識總體(Mass of knowledge)、e 代表經驗(Experience),而 (ps)是職場環境的心理安全感 (Psychology Safty)。
總結來說,知識工作者的高創意與高產值,無法被命令或被管理出來,它只能在一個適當的環境中,被「解放」出來。
領導者的工作,不再是驅策一群在野外求生的黑猩猩。他的藝術,在於為組織裡每一位潛在的「畢卡索」,精心打造一座安全、溫暖、充滿尊重的「心安美術館」。
當人們在這個美術館中,感受到全然的安全與歸屬時,他們便會自然地、毫不保留地,將自己最璀璨的創造力,貢獻給這個值得他們投入的所在。
倡議發起人:郭艿靈、王璽臻
葉千綸 陳兆昱 吳青芳 張昀煒 周亭君
李宗恩 楊謹維 陳威廷 許金田 黃士恩
彭昱融 邱鈴珺 蔡宜珊 林玲如 葉承宇
劉思妤 徐思縯 顏愷賢 廖展毅 岳漢融
林以芸 伍智楠 李怡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