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談到了敏解宣言裡的第一點
個人與互動 重於 流程與工具
今天我們來看看第二點
可用的軟體 重於 詳盡的文件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說明書的習慣或經驗,常常你在使用一項產品時,會發現它跟使用手冊上說的不同,然後就造成了你的疑惑,
你心裡會想,怎麼開發的東西和說明書寫的不同?
現在我們回頭來想想這個情況怎麼發生的
一開始專案經理接到命令要開發一項產品,
於是他就寫了一份規格書,然後丟給開發人員,
開發人員看了一下規格書,然後跟專案經理討論了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後,覺得沒有問題,開發人員就開始開發了,
然後專案經理把規格書丟給了助理請助理撰寫產品的使用手冊
順便也讓測試人員瞭解一下規格,安排時間準備測試,
接來下來就等時間到,東西就會順利完成上線了
如果一切都這麼完美就好了,以下是一些可能會發生改變的情況
開發人員開發到一半,發現某個功能要這樣做可能會花太多時間,
於是開發人員想了別的方法,然後跟專案經理討論,
專案經理覺得,這個功能好像也不是一定要這樣,就接受了開發人員的建議.
這樣的修改在專案的開發過程中可能會有很多次.
當軟體開發好了後,測試人員開始測試,找到了一些Bug,請開發人員開始修改Bug
再修改Bug的過程中,開發人員,測試人員及專案經理對每個Bug都會有不同的想法,
不過最後大家為了顧全大局都會做一些妥協讓步,好讓產品順利上線.
這些妥協讓步大多是修改功能,讓它比較容易開發,或是比較容易使用
終於,Bug修改的差不多,可以上線了
於是專案經理就把產品和它的使用手冊一起推上線了
在這整個過程中,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負責寫使用手冊的助理,所寫的使用手冊是按照一開始的規格書寫的
而規格書在整個專案的開發過程中,可能有些功能修改會回頭修改規格書,某些修改可能忘了改規格書
這樣就造成了最後的產品和規格書所說的不一樣,更不用說是和產品的使用手冊了
所以你手上的產品和它的使用手冊不相同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