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第 12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3
1

先看上一篇:十大易用性原則(1/2)

6. 辨識而非記憶 Recognition rather than recall

大多數使用者看到手機裡有個齒輪 icon,應該都會聯想到應該是裝置裡的設定、工具等。
這是長期的使用者所累積的經驗,大部分使用者也已經能夠輕易辨識。既然如此就若是創立新的設定 icon,一個不小心沒做好的話,很容易讓使用者必須花費心力記住你家的 icon 原則,是比較費力的事情。

7. 使用的彈性與效率 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use

身為一個批踢踢潛水者,因為 PTT 的留言是順序排序,越新的留言會在越下方。在看新聞的時候常常因為留言太多,而滑不到底端看到最新的留言。相對一般 app 大多都會做 Back to top 的按鈕,JPTT 則是特地做了一個快捷鍵,一鍵滑至文章底部,也是我常常用到的功能。

圖片擷取自批踢踢

8. 美觀與極簡設計 Aesthetic and minimalist design

太龐雜的資訊對使用者而言完全是不必要的,有很多購物網站也開始串接第三方像是 Facebook、Google 註冊,除了在流程上簡化許多,也能夠避免網站呈現一堆需要你填的註冊資訊,讓你看到一堆資訊後降低結帳的慾望。

9. 幫助使用者瞭解、偵錯和恢復錯誤 Help users recognize, diagnose, and recover from errors

使用者不需要知道 Error 404 是什麼,「找不到網頁」、「此網頁不存在」對於使用者才是有用的錯誤訊息。
而每次人在外面要連 Wi-Fi 時,總是對於公共網路不穩定感到十分困擾。

Google 開始嘗試在網路下方寫錯誤訊息,了解目前網路狀態,才不會你一直點了之後發現連不上 7pupu。

10. 幫助和說明文件 Help and documentation

一個好的系統應該不需要說明文件就能讓使用者理解、順利操作,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系統都應該要具備一份說明文件提供使用者查詢。畢竟不是每個使用者都這麼如你所願的操作,總是還是要有一些工具書供他們索引。

以上十點是在 1999 年就被提出,隨著設計潮流的改變,有些原則隨著人們操作的習慣變得比較模糊界定不清,但我想大致都還算是可以遵循的依據,或者有更好的操作原則也歡迎共同交流分享!


上一篇
十大易用性原則(1/2)
下一篇
完形心理學(1/2)
系列文
換位思考?以人為本?談談網頁的設計思考吧!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