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十天我介紹了一些思考和設計的大原則,像是網頁設計的易用性原則、完形心理學、在講解設計原則後回到促進創新思考的工具,像是設計思考的五個步驟、小工具介紹包含心智圖、同理心地圖...最後到策略決定的工具:決策矩陣、SWOT 分析。
講完了設計和思考,接下來的 20 天我會用真實的例子說故事,並且嘗試帶入前面十天所介紹的原則和工具,告訴你為什麼網頁設計的潮流會走到這一步。
進入案例介紹的第一天,想先談談每個人打開電腦第一個會打開的東西:入口網頁。
八年級生每個人都經歷過的 Yahoo奇摩 時代
縱使經歷了各種時代的改版,到現在的 Yahoo 也大同小異。
為什麼會說大同小異呢?其實可以看出它的 Layout 跟過去幾乎沒有什麼變動。都是三欄式且上方有一個搜尋框的版面。重點是資訊量都相當的龐大。
曾幾何時,Google 開始佔據了每個人的生活。
相較於 Yahoo 首頁的琳琅滿目,Google 完完全全走了不同的定位。
Google 的介面簡單到不可思議。
但從 Google 的成功到 Yahoo 的沒落,反映出一件成功的商業策略:主動搜尋比被動接收資訊還要有商機。
Google 強調的是你去「找資訊」;Yahoo 的首頁是它帶新聞、DM 型錄各式資訊給你。
它帶給你的新聞不見得是你有興趣的,但你去 Google 的東西一定是你想知道的。所以 Google 開始記錄你搜尋過了什麼、點進去了什麼網頁,開始推薦相關的廣告給你。
這是成功的商業策略,但也是人性。因為它猜中了你有興趣。
Yahoo 的首頁就向是傳統大賣場,一視同仁的寄一堆型錄到你家信箱。
Google 搜尋則是向王永慶賣米的故事一樣,記錄你什麼時候買米,大概會吃多久,快吃完的時候再去你家問你要不要續訂。
要你去看完整本的 DM,除非你很閒,不然你幾乎不可能做這件事情。
但是自動上門主動詢問且是你有需要的商品,正是所謂的精準行銷,必然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