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被問到一個問題「如何鼓勵傳統公司轉型遠距公司?」
這個問題很有趣,因為我覺得這個題目本身就命題錯誤,雖然只有簡短的一句話,但其實可以再拆解成兩個議題,讓我來把它切割開來說明。
錯誤命題: 生活中有許多的爭議,愈描愈黑,難以釐清,有時不是答案對錯好壞的問題,而是題目本身的問題,應該跳出來想想,問題本身是否有矛盾,有不合理的地方,此種問題稱之為錯誤命題。
首先,我會把傳統這兩個字拿掉,所有公司都應該在轉型前,很清楚公司的市場定位跟組織想營造的價值觀是什麼?不只有傳統企業,這個問題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假設今天你建立的公司想傳遞的價值是純手工打照、祖傳、親切的貼身個人化服務、給你像家一樣的感覺,那將公司轉型成遠距公司,絕對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建立這樣的環境不適合你想傳遞的價值。
我覺得再多的 virtual event 都無法營造出,如果哪天你因意外事需要忽然加班,你老闆看到後,一句話都沒有說,就走出去幫你買好了晚餐跟飲料,就算現在有 UberEat,那個感覺也完全不一樣。
如果一家傳統老企業,願意雇用多位 60 歲以上的老師傅,且不將公司擴展和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我會非常佩服這樣的企業,且也不會希望他們轉型,因為轉型後,那些老師傅可能就要失業了,那些人很有可能是你我的父母。
但如果今天你想建立的公司,是定位在全球市場,一個非常強調求新求變的領域,你需要一個高度自我管理,並靈活性高的組織,建立一個遠距團隊,它會帶給你極大的好處。
Doist
這間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公司自從 2011 年開始,是一個遠距的完全分散式團隊,成員約有 70 人以上,分別住在 60 多個不同的城市,分佈在 25 個以上的國家。
Twist, for a more intentional way of working together.
這個他們對於他的 Twist 產品的定位,俗話說 Eating your own dog food
,對他們而言建立一個全遠距的分散式團隊,不是在合理不過的選擇嗎?
我們是否要鼓勵企業轉型為遠距公司?用鼓勵的方式,是否有效?這世界上大多數的公司都是一個營利組織,只要這件事對企業有利,企業就一定會往那個方向走,反之則否。
所以與其鼓勵企業轉型,我覺得不如鼓勵群眾,如果大家可以像支持國產商品或節能商品一樣,用這樣的精神支持願意提供遠距工作制度的公司,讓大家可以回歸到更符合人性的工作方式,而不是把人像機器一樣圈養,那你就是在為加速我們進化到理想生活跟工作盡一份力。
雖然這樣提倡,但一定還是會有人選擇沒有節能標章,但比較便宜的電器。但老話一句,自己的環境自己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