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看過了在正式進入繪製之前的四個階段 ( IA 資訊架構 / Functional Map 功能地圖 / Logic Flow 邏輯流程 / Wireframe 線框圖稿 ),每個環節都有很多可以討論、加深的議題,以下是目前注意到的議題部分。
在思考 "使用者"、"內容"、"情境" 三大要素時,我們可以將自己帶入三種角色,"使用者"、"資訊提供者" 和 "資訊系統",去分類資訊,討論考量的點是什麼。
情境的部分,可以說是建構系統時的背景脈絡,通常在資訊架構的前置作業中,就要去發掘與釐清,避免迷失搞錯方向,例如:
釐清眾多環境問題後,進行 IA 設計時,會探求要解決的問題,接著分析解決問題的流程和思考相對應會產生的資訊流。
舉例:
核心概念有分類、標籤命名、安排關聯
( 【Day 03】設計流程 (二):Functional Map 功能地圖 )
( 【Day 04】設計流程 (三):Logic Flow 操作邏輯流程 )
( 【Day 05】設計流程 (四):Wireframe 線框圖稿 )
專案中涉入程度不高的利害關係人 ( 如客戶或非技術領域的主管等 ),在觀看線框稿的時候,可能在心中會產生疑問或混淆,例如:這是最終設計嗎 ? 看起來很醜 ? 有需要做這個嗎 ? 我希望顏色和邊框識別的樣子 ? ...等。
處理這樣的情況時,更需要自己釐清線框稿的目的與概念,才能建立有效的溝通。
記得! Wireframe 的作用是技術規格的溝通,花時間在挑選情境圖片或處理視覺元素,都是浪費時間!
好! 下一篇繼續前進,一起瞭解設計流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