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第 12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18
3

天然災害難以預測,就算有相關儀器,也無法應付突如其來的變異,臺灣在1999年9月21日的大地震,幾乎癱瘓整個臺灣社會的日常,也造成不少的房子倒塌,尤其舊時臺中縣行政區和南投縣,因接近震央,其慘況可以請教當時在中部當兵的國軍弟兄,他們感受最深,觸目所及,根本就是人間煉獄。
Yes

當然普羅大中會常怪罪中央氣象局的預測天然災害失準,為何不能在事先測出,讓居民能幸免於難呢?請注意「預」測並不代表就百分之百準確,它只是告訴你,可能會「遇到」這個天然災害,也有可能一整天都不會遇到,畢竟各地所設的偵測站是不可能涵蓋所有地區,只能抽樣,如果天然災害預測值接近六成至七成的數據,已經是「神準」,足以應付多數地區的應變,但有一部分災難的成因,是「人為」所造成的,可不能事事都怪大自然和老天爺。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00926/20111946sI76N8azEO.jpg

據說美國哈佛大學曾經和Google合作「預測地震」的AI探測器,可惜離最理想的進度還是很遙遠,主要卡在程式「模組」設計上,但其實「模組」是有些畫地自限的做法,就如同看電影《數學囧很大》在最後提到很多數學系的教授投資股票時,都會設計一堆模組,初期的確賺很大,但模組總是忽略「人性」與「不理性」這兩樣最大的外在破壞力,只強調在模組中實現自己的「夢想」,所以不應當只有在實驗室設模組,應該要多到外面去探索問題,包括結合海洋學、地質學、森林學、建築學、水利學等實戰科學,乃至於歷史學和人類學、考古學共同追蹤地層與人類經歷的環境變故的分析,跨領域合作才有辦法解決地球「不按理出牌」的天然災害,相對的大數據資料庫才能夠給出最佳的解決方法。
Yes

班傑明.富蘭克林(Banjamin Franklin ,1706-1790)在十八世紀利用雷雨天放風箏引雷的實驗,當時一定有人以為他是傻瓜,也可能被雷打死,但他有準備充分,準備了絲線、鑰匙和集電瓶,當沾濕的風箏線導電到絲線時,毛線就會翹起,接著把鑰匙綁上絲線,並集電到萊頓瓶(就是後來的電容的祖先),富蘭克林是成功的,但有位俄羅斯科學家格奧爾格·威廉·里奇曼(Georg Wilhelm Richmann,1711-1753)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如法炮製,結果真的被雷打死。所以任何科學驗證的階段必須要有「天時、地利和人和」,相對AI探測自然災害也是必須在機器、感測元件以及眾多智慧結晶的資料庫,才能向天挑戰啊!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00926/201119460Hg1ab6cO0.jpg
圖片來源:https://is.gd/C5czXD 作者:DcoetzeeBot (talk | contribs)


上一篇
嚐盡百味的電子舌與AI的應用
下一篇
氣候直覺與AI借東風
系列文
文明的進程:人溝通、機器溝通到神溝通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