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1 iThome 鐵人賽

DAY 9
0
Software Development

軟體開發中不會寫code的PM日常系列 第 9

軟體開發後的成效追蹤方式

大家以為前幾天介紹完產品從無到有的過程,就已經完成一個完整的軟體開發流程了嗎?如果是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在完成專案管理讓開發完的產品順利上線後,是另一個新的開始,因為就軟體開發流程來說,其中一項是產品驗證,通常產品驗證是在產品釋出後執行,因此今天會和大家分享一下產品上線後,產品經理是如何去驗證執行成效。

主要會分成以下幾個部分和大家說明:

  • 追蹤成效的目的
  • 如何執行和洞察使用狀況?
  • 追蹤後的行動計畫

追蹤成效的目的

其實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確保能如期達到一開始設定的目標。

起初確定要開發此產品,多數是因為可以達到某個商業目標,此商業目標可能是提升公司的營收、降低公司的營運成本等,為了達到目標決定要執行什麼專案都是根據一開始的「假設」,例如公司想要透過提升用戶的續約率來讓營收增加,為了提升續約率決定要優化產品的使用體驗,而背後的假設是根據xx研究,當用戶覺得產品使用的很順暢、操作體驗非常棒,會提升用戶的黏著度和使用意願,進而會想要一直續約使用產品,因此在產品上線後,一定要去驗證此假設是否成立,不然很有可能會白做工等了很久遲遲無法達到目標。

如何執行和洞察產品使用狀況?

為了可以更有效率的追蹤產品上線後的成效,會透過量化的資料來追蹤,而量化的資料會透過設定領先指標、落後指標來做追蹤,

  • 領先指標:能提前反應 產品使用成效的指標。
  • 落後指標:能真實反應 產品使用成效的指標。

實際的例子可以參考下圖,下圖是延續前面提到的範例,透過提升續約率來增加公司營收,一步一步往下拆解後的指標狀況如下圖: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10921/20141909LQ307tYLQ0.png

需要區分這兩個指標的原因,通常產品上線後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期,才會看到最終的結果,為了避免過程中發生和一開始預期不一樣的事,因此需要在不同階段設定檢核點,確保最終能順利達到目標,同時,透過領先指標也能在前期,提前了解整個產品的執行成效。

除了透過量化的資料來觀察產品使用狀況外,還要特別觀察用戶是否有特殊的操作行為,有時候用戶的特殊操作行為會導致產品經理觀察的指標被莫名的衝高,這會造成數據解讀上的誤會,誤以為產品的達標率很好,殊不知在最後的落後指標才發現有問題。

追蹤後的行動計畫

透過前項的洞察結果,當發現和一開始假設不一樣的事情時,要擬定對應的執行策略,例如發現用戶有特殊的操作行為時,需要確保目前觀測的指標不會有異常衝高的狀況;透過領現指標發現用戶的產品啟用率非常低,對應的執行策略是確定目前產品的推廣方式,是否是行銷和業務還沒開始推廣,或是產品太難使用,因此用戶一直學不會等。

不管是一開始追蹤產品執行成效的目的,或是看完數據後的行動計畫,都是為了提前發現達到商業目標中間的阻礙,因此要在發現問題後提出能夠解決解法,讓產品最後能順利達到目標。


上一篇
溝通技巧中的利害關係人管理
下一篇
輕鬆易懂的目標設定框架-SMART
系列文
軟體開發中不會寫code的PM日常21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